郑信是如何统一泰国成千古一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郑信,又称达信,公元1734年出生于当时的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华人称为“大掘昌唯城”),公元1769年统一了当时被外敌入侵而四分五裂的暹罗(今泰国)全国,建立吞武里王朝,奠定了今天泰国疆域的版图,郑信被泰国后人视为“泰国五大帝之首”,其在泰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直到今天的泰国王室依然以郑信的后代自居,每年12月28日是泰国的郑王节,泰国首都曼谷会在这天举行场面壮观的郑信朝祭大典,以此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不过这位对泰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君主其实是一位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华人。郑信的父亲郑镛在清朝康熙年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府澄海县(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郑镛在雍正年间下南洋到暹罗谋生,以海为生的潮汕人在当时就有大量的人出海下南洋到东南亚各国赚钱。郑镛头脑灵活,来到泰国后做起了承包赌税生意而逐渐发达起来,并娶了暹罗女子洛央为妻,在公元1734年生下了郑信。
郑信出生后不久,郑镛就去世了。当时暹罗大城王朝的财政大臣见拍见到郑信聪明伶俐而且相貌不凡,决定收他为义子。郑信幼年入寺院受教育,学习十分刻苦,十三岁完成了全部课程,精通泰语、汉语、巴利文和越语。21岁剃度为僧,还俗后在义父的扶持下进入了宫廷当御前侍卫。由于郑信聪慧和能干,尤其是精通多国语言,深得朝堂上下大臣的喜爱,后来郑信获封爵为披耶,晋升达城军政长官。不过此时的大城王朝已经是国势渐衰,摇摇欲坠了。
1767年,当时强大的缅甸军队攻陷了暹罗都城大城,大城王朝正式灭亡,整个国家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战乱。不过在两年后一个机会却让暹罗人重新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中缅战争的爆发。当时的清朝发动了对缅甸入侵中国云南的反攻,此时的缅甸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军的反攻,所以缅甸只留九千兵力驻扎在暹罗,其余皆返国抵御清军的进攻。
一腔热血的郑信誓死要赶跑缅军,光复暹罗。并且以尖城为复国基地,打造战船,招募士兵,开始了复国大业。郑信的复国行动得到了众多华侨商人的资金支持,遭到灭国的暹罗人也不判培愿就此做亡国奴,纷纷加入到郑信所统率的军队中,有了长足的资金和兵力,并且经过充分的准备,郑信只用了短短七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将驻扎在暹罗的缅军打败,光复了国土,但此时的大城早就被缅军破坏得不堪入目,所以郑信将首都定到吞武里城,并在吞武里正式称王,开启了吞迅手武里王朝。当然,清朝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是自己造成中南半岛的这一巨大的变局,既削弱了缅甸又挽救了暹罗。
虽然光复了暹罗,但国家的实力在此时还是比较虚弱,为了防止缅甸人再次入侵,郑信决定与清朝建立朝贡关系,并在1781年派出使团出使清朝,借此来得到中国的军事保护。此举确实有力地保护了国家,使缅甸不敢再进攻暹罗。
1782年,野心勃勃的大将军昭披耶却克里策划了一场暹罗的国内政变,怂恿民众起来反抗郑信,进而发生严重的暴乱,郑信最终被迫下台,并且被昭披耶却克里装进麻袋里乱棍打死。就这样,昭披耶却克里成功篡位,将都城迁到曼谷,建立曼谷王朝,并自称“拉玛一世”。
但是,拉玛一世害怕清朝不肯承认其合法地位,谎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郑华,并称郑信是因病逝世,所以此后历代的泰国国王都有一个中文名字,并延续郑信的姓氏,当前在位的泰国国王拉玛十世,他的中文名字就是郑冕。
郑信虽然死于非命,但在泰国威望极高,每年12月28日的郑王节,泰国除了举行盛大的朝祭大典以外,民众也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郑信。
郑信虽然没有出生在中国,但毕竟中国是他的祖根。郑信被杀害后,其后人将他生前所常穿的泰服和华服各一套,通过船只运到中国的故乡安葬。故乡也建立起了郑王衣冠墓,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