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小时候我对成化皇帝的印象来完全来自于一部香港武侠片,忘记是哪一部了,只记得开头有一大段声情并茂的旁白,“明成化年间,政治黑暗,太监横行,民不聊生...”,这让我小时候的我潜意识里就对成化这个年号有很大的意见,而影片中横行霸道的太监,更让我为之痛恨。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后来,随着我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这种固有印象开始了产生变化。了解了满清的文字狱让我知道所谓的明史不可全信,东林党人的“水太凉”让我知道记录文字的文人不是个个都有风骨。随着对东林党当年做法的深入了解和这些年网民对魏公公的洗白,我开始慢慢的转变了对太监的看法。既然狗腿子太监都值得原谅了,那么大后台成化皇帝旁岩兆,自然而然的让我也敬仰了起来(在位期间扫平叛乱,犁庭东北,驱策太监平衡朝堂势力,种种手段还不是明君表现吗)。尤其到了这些年清宫辫子戏的流行,我对成化帝的敬仰也越发强烈。

朱见深活着的时候离清朝建立有两百多年时间,至于太监更是与大清风马牛不相及啊,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为啥朱见深是明朝所有皇帝中被《明史》(清朝修明史修了96年,历朝历代修史最多也就修个几年,这九十六年里面天知道夹杂了多少私货)抹黑最厉害的皇帝呢?或许就与成化犁庭这次军事行动有关。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这里首先明确一个地理概念,也就是建州女真,所谓的建州女真是指居住在中国和朝鲜边境夹角的一块地方,大致在现今的吉林省西部。建州女真是女真族中最靠近明朝边境的一部,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一部,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北边还有什么海西女真、野人女真那就是纯粹游牧民族了。

明朝在朱棣的时候恢复了这一地区,设立建州卫,任用女真人来管理。后来又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分出来了建州右卫和建州左卫,与原来的建州卫并称“建州三卫”。到了成化帝他爹的时代,建州卫的首领叫李满住(后来建州女真改称“满洲”,就是从他的名字而来,即“李满住的建州女真部”之意)。

李满住其父释加奴,承袭建州卫指挥使,娶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祖爱新觉罗·孟特穆之妹为妻,生子李满住。因而,努尔哈赤六世祖爱新觉罗·孟特穆就是李满住的舅舅。当时还有一个建州右卫的首领,叫董山(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也即曾祖父的爷爷)。

董山的父亲是爱新觉罗·孟特穆,也就是清王朝的运租开山肇祖。宣德八年(1433年),爱新觉罗·孟特穆死后,建州左卫由他的弟弟、董山的叔叔凡察掌握。1437年,明朝授予董山指挥使一职,董山和凡察从此开端争卫印。

当时的建州女真扛不过兀狄哈野人,正统五年(1440年),凡察、董山率残部逃往今新宾县烟筒山,投靠了李满住,董山和李满住也就是表兄弟。

1458年,明廷又提升董山为左卫都督,从此,他声震女真各部,位置在各卫领袖之上。后来,由于李满住曾经年迈体衰,董山“起而兼管三卫,颇有一致建州女真之势”,权力大振。董山屡次呈请明廷对建州女真各部领袖晋级,但明廷不允,使其很不快乐...

何谓“成化犁庭”?主要指的是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这三个年度结束的,明廷针对建州女真的大规模征伐,三次征伐合称“成化犁庭”。

因为开战之初,成化帝下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所以明朝称此战为“犁庭扫穴”,目的就是要将建州女真犁个干干净净。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二十四日,由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总兵官武靖伯赵辅、都督佥事王英等统兵,太监黄顺、少监张林督军,调动29000人兵(当然了,女真满万不可敌嘛,清朝修的明史关于人数,光赵辅一路就5万人了...)分左中右三路,由抚顺关出境,兵分五哨进攻建州三卫。左路右哨军出浑河、越石门、经土木河到分水岭(今新宾东南沿边墙向西河的发源处);右路右哨军由鸦鹘关(今新宾长春岭北三道关)经喜昌口、过凤凰城(今凤城凤凰山中)、黑松林、摩天岭(在凤凰城西北)到婆猪江。中路军自抚顺经薄刀山、粘鱼岭,过五岭(今新宾西境)、渡苏子河至古城(今新宾西古城)。

十月初四,明军先后杀到董山老营费阿拉城,至十月七日战斗结束,共斩杀女真人638人,活捉94人,俘虏男妇131人,其余的都逃到深山密林之中,而夺回被女真掳去的汉人男妇497人。

配合出兵的棒子朝鲜军则趁火打劫,在二十六日就先期攻入兀弥府,由于建州各枣宴部分散且毫无防备,建州卫首领李满住及长子古纳哈等386名女真人被朝鲜军擒获后斩杀,还活捉了23人,获取牛马等牲畜200余头,焚毁了217所积聚。

赵辅在其《平夷赋有序》中描述道:“一夷而见逃,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

战后,明廷将董山处死,其弟及几百名壮勇被发配到福建等省,令他们永远身处异乡,不得返回(《明宪宗实录》卷五十)。此役对建州女真来说是毁灭性的,经一个月的剿杀,建州女真被杀者千余人,明军夺回奴隶(即阿哈,大多是汉人,后来叫尼堪、包衣、奴才等等...)一千多口,破寨四五百座,牛、马、家畜等积蓄也都荡然无存(《全辽志》卷六)。显然,女真部落的损失是远大于明军的斩首与俘获的。

因为事发丁亥年,这一次战斗故又称“成化丁亥之役”。

第二场,主要指的是成化十三年九月至成化十四年九月,死性不改的建州女真劫掠辽阳、开原等地,时任巡抚陈钺反击中大获全胜,由于后续第三场回敬的征讨规模更大,明朝也就没当回事,明实录寥寥数笔带过。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前两场没太监汪直什么事,第三场他终于出场了。第二场战斗结束之后,明朝感觉已对记打不记吃的建州女真部忍无可忍了,因为当时明廷有主战与主抚两派,争执的还挺有道理,所以成化帝派心腹,时任西厂提督太监的汪直去辽东实地调查。汪直到辽东调查一番之后,和巡抚陈钺俩人一勾搭,很快就成为了坚定的主战派,并弹劾主抚派的领军人物兵部尚书马文升。

于是,第三场开始了。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月,朱见深批准了汪直的申请,再次下令进剿建州女真,由汪直提督军务,抚宁侯朱永为总兵,巡抚陈钺参赞军务,统帅大军,征剿建州。这次远征,汪直是实际上的统帅。传统规矩是文官统兵,但文官陈钺只是“参赞军务”而不是“提督军务”,武将朱永与他平起平坐,汪直才是最后的仲裁者。

十二月,汪直等上奏报捷:“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宪宗实录》第一百九十七卷)

辽东地区的十二月(农历)是极为寒冷的,野外夜间温度可以到零下二十度以下,白天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在这个呵气成冰的季节,明军用半个月的时间翻越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山脉,然后对据守山寨的女真人发动进攻,必然是一场十分艰苦的战斗。这是从小在皇宫中长大的汪直从未体验过的。但初次出征,就取得了明朝历史上对建州女真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场战争的很多具体细节后来在各种史料中被删除了。因为建州女真的后代最后取代明朝统一了中国,由他们来负责整理明朝的历史。所以汪直和朱见深在《明史》里面都被黑的一塌糊涂。尤其是汪直,本来文官集团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就很喜欢抹黑太监,加上他又把清朝皇帝祖宗的老巢给一把火烧了,清朝的史官们在黑汪直的时候那叫一个肆无忌惮,功劳什么的能抹杀就抹杀,过错什么的能放大就放大,他的任何行为都从最阴暗的角度去分析。

比如,汪直的好哥们陈钺看不惯某人,不断的在汪直面前说此人的坏话,想让汪直去给皇帝告状,说了半年汪直都没理会。结果这个人生病退休了。《明史》里面竟然把这事儿也当成了汪直的污点来记载,说这个人运气好,见势不妙退休了,不然肯定要被汪直陷害。这种逻辑确实对得起脑袋后面的猪尾巴。

甲申之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开始发生了,说起明朝的灭亡,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而经“十全老头”乾隆这位千年一帝大规模的修书之后,明朝之亡又开始提前了...

我们知道明朝从建国到灭亡共有16个皇帝,在清人笔下,这些明朝皇帝简直个个奇葩,面孔畸形的朱元璋,心黑手辣的永乐大帝,专干坏事的正德皇帝,不爱上班的万历皇帝,爱当木工的天启皇帝等等(反而是葬送江山的崇祯评价比较好,毕竟入关的时候皇太极的旗号是给崇祯报仇,黑崇祯对不起)。其中爱上比自己大17岁的奶妈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更是被黑的体无完肤,整的好像在位期间一件人事都没干,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任性的糊涂蛋子,能坐上皇位全靠投胎好...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呢?

朱元璋画像(清版)

这种论调还特别有市场,果然笔杆子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连内事不决问百度的百度百科也这么记载着,“明宪宗宠信太监,使其监督军务,提督京营,并操纵官吏任免,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民不聊生。”

好可怕的民不聊生啊,好可怕的太监啊,太监把锅全背了。这里面皇帝昏庸,太监无道,可是管理民生治理天下的官僚呢,唯独这些“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甲申之时改头换面的士大夫缙绅们什么错都没有,民不聊生的百姓不是他们治理的...

在这些骨头还没有女人硬的软蛋们的帮助下,《明史》是这么说成化帝的,“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呵呵,“西厂横恣,稔恶弄兵”,果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建州女真一部分幸存的后人真正掌握政权后,开始了对前朝的清算,对前朝皇帝历史介绍时,把成化皇帝的功绩删了精光,过多笔墨抹黑朱见深和他的奶妈万贞儿,还有太监...

只是很可惜,还有海外,《明实录》及各类文人的笔记等等,竟然还是在“《四库全书》”下保存了下来,《明史》笔下光怪陆离的太监汪直也出现了。据记载,汪直曾经到江南巡访,听说绍兴杨继宗是个品行很高的官员,就前往拜会。汪直看了杨继宗后,说:“人们都说杨继宗,却不料长得这么丑陋。”杨继宗冷冷地回答说:“我虽丑陋,却还不至于损伤父母给我的身体。”汪直没有吭声。杨继宗这句话,意在讥刺汪直是一个阉过的太监。后来,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最贤明?”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此可见汪直之大度,啧啧,好可怕的太监啊...

不管怎么黑,1479年的这次远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血洗之后,建州女真消停了一百年。一直到努尔哈赤时代,才重新崛起。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它只能算是一场内战。但跟镇压荆襄、两广的叛乱一样,它对维护国家整体和平,保障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民生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正因为如此,这么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少年英雄,竟然在史书上成了无恶不作的所谓“权宦”。

而首当其冲的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那么“黑暗”的,“太监横行、宠幸奸佞、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成化之治就这么出现了,而且明之亡,也开始始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