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徒手攀岩》纪录片里的岩,难度等级是几级?

《徒手攀岩》纪录片里的岩,难度等级是几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徒手攀岩》纪录片里的岩,难度等级是几级?

艾利克斯攀登的线路叫做Freerider,长约 1000 米,约有33个绳距 (pitch)。由德国著名攀登者 Alex Hubber 和 Thomas Hubber两兄弟于 1998 年首攀。

难度为 5.13a 或 5.12d, 取决于选择过 Boulder Problem (5.13a) 或是 Teflon Corner (5.12d) 来完成线路。纪录片中,Alex 选择通过 Boulder Problem (5.13a) 来完成线路。

一般而言,难度由首攀者决定。这意味着,一条线路最终得到哪个数字,与首攀者的个人情况息息相关。这包括首攀者的攀爬能力、强弱项、攀爬经验等等。

举个例子,比如一条线的首攀者是身长一米八,臂展一米九的壮硕男性,他定级为 5.10 的线路对个子只有一米五的人而言便很可能点太远,线路难不少。或者一位体重 50 公斤不到的妹子首攀了条以小扣扣为主的线路,一位体重 80 公斤的大汉来爬可能会发现难很多。在裂缝线路中尤其如此。每个人手、脚、臀部、大小腿的尺寸皆不同,如果首攀者有只大肉手,他的手塞可能是小手人们的涨拳,这也会影响攀爬者对线路难度的感知。

这算是无可避免的个体差异,还有一种情况是首攀者的个性做法。一个例子是黎明的线路“飞跃彩虹”( Over the Rainbow ),是一条大仰角(某些部分为屋檐)、从手指一路到宽缝的线路,首攀者是西班牙人 Raúl Saúco ,他将难度定为 5.10b 。如果你不傻,看到这条线便会意识到它肯定不是 5.10 。Raúl 觉得这样很好玩,路书作者只能在线路描述后加一句“有些人认为实际难度比这难”。

其实攀岩圈有一个专门的词称呼这种难度,叫 “sandbag” 难度,“沙包难度”。想象爬一条线时有个沙包挂在身上,肯定会难得多。这个俚语指一条线路的实际难度比所定的难度难得多。如果你去外地或外国攀爬,看到路书里有这个字眼,就得三思了。如果发现哪位首攀者喜欢给线路定”沙包难度“,看到他(她)的其他线也多长个心眼

难度估计是最高级别的高难度啊,不过拍的很吓人啊

在观众看来很简单的动作,但是要他们私下了练习无数遍

在我这个攀岩菜鸟来说,是特级。

大神,收下我的膝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