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的天等、大新、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市,以及云南东部等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步入冬季的前奏。每年农历九月,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要举行壮族霜降节。壮族霜降节是壮族典型的民俗活动,依托于壮族稻作文化,最初是壮族民众酬谢自然、庆祝丰收的一种形式,表达人们祈盼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后发展成为祭祀民族英雄、进行商贸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于每年农历霜降后的9天内举行,参加人数万余人之多。

2014年11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扩展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壮族霜降节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之一入选。

想要了解更多“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的信息,请点击: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