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美国黑拳中的中国唐龙是否真有此人?

美国黑拳中的中国唐龙是否真有此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美国黑拳中的中国唐龙是否真有此人?

美国黑拳唐龙,击毙率最高的拳手。个人认为他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弗兰克·陈(1951年~1979年),97战96胜1负,其中95场击毙对手。陈出生于台湾,身高1.81米,体重94公斤,卧推125公斤,深蹲585公斤。对于同时代的黑市拳手来说,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被其击败的拳手只有一人活着走出了拳台。虽然陈只是个短命拳王,但其“大斧”——夺人性命的双腿却被公认为黑市拳击史上最令人恐怖的武器。 唐龙原名陈进生,即前面提及过的弗兰克·陈,他出生在台湾新竹。尽管他喜欢叫自己“唐龙”,但拳手都叫他“鲨鱼”。陈的名气不如凯特·斯林德和安东尼·马库斯,但这多半出于他格斗生涯太短的原因,然而黑市拳击界把其统治的年代认为是最黑暗的时期。陈是—个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的黑市拳手,公正地说,他的攻击是20世纪黑市拳坛最强的,如果不是体力太差的话,陈可能一直打到50岁。在其全部获芹尺姿胜的比赛中,没有一场超过4分钟的,最强大的拳手与陈对攻时都显得软弱无力。即便嫌绝是逃,也很难避开他锋利大斧的劈砍。 陈出生于—个武术世家,他的父亲精通中国功夫,陈自小就受严格的格斗训练。但与其父不同的是,陈好勇斗狠,喜欢凶残招法。“我总是追求最简洁最实用的技术,一天24小时,我可没时间练习那些软绵绵的东西。”父亲对他训练的内容感到震惊,因为他的打斗纯粹是要以取对手的性命为目的。陈与人较量也从不留有情面,他认为功夫比赛中的条条框框“非常愚蠢,是在保护弱者”。12岁时陈与人比武,就险些将对手打死,从此声名扫地。陈开始黑拳职业后,他的大斧让那些习惯了拼杀的黑市拳手感到恐怖,甚至很多拳手准备雇佣枪手干掉他。后来,陈的父亲莫名其妙遭枪击身亡,很可能与此有关。陈疯狂地杀掉了他怀疑的6个人,然后到了美国。 陈称自己“充满了仇恨”。他有一·种破坏欲,即使和他站在对面说话的人,也会被他言语与目光中流露的凶狠惊呆。但他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仿佛就是为格斗而生。他每天除了饮食休息外,就是疯狂训练。陈不沾烟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身体的最佳状态。陈非常重视力量与击打威力的训练,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深蹲练习,用最坚硬的物体来强化腿技,他锋利的大斧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可是他不喜欢有氧训练,很少跑步与爬台阶。  陈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耐力欠佳。只不过他的进攻实在太过强大,绝大多数的对手根本等不到他体力下降时就被结果了性命。陈的进攻是立体的,两只大斧以惊人的速度挥舞,从不吝惜体力。在拳台上,被其追杀的对手经常感到上天无路,人地无门,然而这种令人几近绝望的进攻并不能维持多长时间。在陈的格斗生涯的后期,有许多拳手已经找到了对付他的方法,虽然他们都失败了,但陈的弱点也更加暴露无疑。在黑市拳赛中陈不是一个战略家,不会聪明地分配自己的体力。但更可悲的是,陈宁可将他困基强大的攻势发挥至极限,也不愿意抽出时间来强化一下自己的体能。陈在其后期精神上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经常公开宣扬暴力与杀戮,声称“自己一生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拳台上把对手的脑袋踢爆。”他的训练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残忍。甚至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训练,而临近比赛却无法调整到最佳的状态。陈终于在一种焦躁不安中迎来了与“推土机”克里斯蒂·保利的决斗。保利也是一位以攻击力见长的拳手,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陈会像砍断一根木柴一样轻易结果了他。  比赛一开始,保利没有像以往那样向对手猛扑过去,而是一反常态,以近乎百米冲刺的速度来逃避陈的追击。顿时台下观众骂声四起,因为黑市拳赛还从没出现过这样怯懦的打法。陈死死盯住对手,两只大斧抡圆了进行攻击,然而却无法碰到对手。如果陈停止无效的进攻,那么保利就可能没有任何机会。不幸的是,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猫最终耗尽体力为老鼠所杀。10分钟的打斗,陈一生中从未有过与人做如此长久的较量。虽然陈表面上的攻势没有什么变化,但内行看得出,陈最有威胁的进攻已经完全落空。此时保利一记扫腿袭来,若是在5分钟以前,陈可以无须躲闪,直接用其大斧迎击来折断对手的腿脚,但是现在陈却无法躲避,他就像一根被砍断的木棍一样直挺挺倒在了拳台上,就像那些被他砍倒的拳手一样。 陈的格斗生涯虽然短暂,但却是黑市拳赛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蔑视僵化的技术,其腿法完全没有固定模式,但却招招致命。他提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许多有天赋的拳手就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毁掉了自己的前途。他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拳台上力量与重击的重要性。但他的教训更是发人深省的,即拳手的素质必须全面。如果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就可能长时间地掩盖大量弱点。但只要有一个弱点,在黑市拳赛的生死格斗当中迟早会被对手抓住。现在拳手都非常重视体能训练,负重跑与跳台阶已成了每天训练的必修课。虽然大多数比赛还是在短时间内结束,但是拳手随着比赛的持续体能迅速下降的现象已是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