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这是哪种蛇?

这是哪种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恭喜楼主,你说对了,正是白条锦蛇。

       白条锦蛇(Elaphe dione),别名枕纹锦蛇、麻蛇。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捕杀小鸟、蜥蜴及小型鼠类为食。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头略呈椭圆形,体尾较细长,全长1米左右。吻鳞略呈五边形,宽大于高,从背面可见其上缘:鼻间鳞成对,宽大于长,其和工只及前额鳞的一半;前额鳞一对近方形;额鳞单枚成盾形,瓣缘略宽于后缘,长度于其与吻端的距离;顶鳞一对,较额鳞要长。鼻孔大,呈贺形,开口于大小几相等的前后鼻鳞间;颊鳞1枚,长大于高;眶前鳞2枚,少数为1或3枚,不与额鳞相切;眶上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3(或4)枚。上唇鳞8(3-2-3)枚,第7枚最大;下唇鳞10-11对,第一对在颏鳞后方相切,前5对切前颏片。背鳞在多为25行,少数23行;中段25行,少数23,个别27行;肛前段19行,个别17行;整个背鳞有9行具弱棱。腹鳞性173-193枚,雌性177-189枚;尾下鳞性63-69对,雄性54-60对。肛鳞对分。背面苍灰、灰棕或棕黄色。

       头顶有黑褐色斑纹三条:最前一条较细或不明显,横过鼻间鳞经颊鳞、眶前鳞达眼;第二条弱宽,横越前额鳞斜向后经眶前鳞上角至眼与前一条相会合,眼为粗大黑纹斜达口角;第三条最宽,横于额鳞分别沿左右眶上鳞、顶鳞外半后行至枕后,呈“钟形”两侧联结,即成一特殊的枕纹。头顶诸斑纹在幼蛇时尤为显著。躯尾背面具三条浅色纵纹;正背中一条搭盯窄而模糊,常被黑斑(宽约1-2枚鳞列)隔断,两侧的二条较宽。腹鳞及尾下鳞两外侧斑点粗大,且断续缀连如链;有的个体腹两侧尚散有棕红色小斑点。

这是哪种蛇?

       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草原,栖于田野、坟堆、草坡、林区、河边及近旁,也常见于菜园、农家的鸡窝、畜圈附近,有时为捕食鼠类进入老土房。晴天白天和傍晚都出来活动。北方地区十月上旬开始入蛰,次年四月下旬出蜇。捕食壁虎、蜥蜴、鼠类、小鸟和鸟卵。幼体亦吞食昆虫。

       分布于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地区。

       苏州日报2008年04月11日 发表一文“这些身影已渐渐远去”中说道:苏州地区的蛇类在1990~1993年常熟、吴县、苏州三地6个蛇类养殖场所收购的蛇量便高达45.4万条。

       随着苏州城乡生态环境的渐趋改善和优化,野生动物正处于全面保护阶段和初步复苏时期,苏州的山林地区已经多次发现多年不见的河麂、刺猥、啄木鸟、白条锦蛇、翠青蛇、短尾蝮蛇等保护动物。但是,苏州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依然是任重道远。

这是哪种蛇?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实例分析中指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双阳河下游,地理及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广布性鱼类种类较多,共有鱼类51种,其中经济鱼类近30种。两栖动物6种,即极北小鲵、花背蟾蜍、中华蟾蜍、无斑雨蛙、黑斑蛙和黑龙江林蛙,占全省总种数的50%。爬行动物6种,即鳖、丽斑麻蜥、黄脊游蛇、白条锦蛇、虎斑游蛇和日本蝮,占全省总数37.5%。

       保护级别:“三有漏枝枯”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相关报道称:早在1954年首次返洞在宝山区五角场地区发现;1977年在金山区的大金山岛上采到2个成年雄体标本。本次调查仅在大金山岛上路边草丛中见到2条成体,在陆地区域均未见有活动踪迹。数量极为稀少、罕见。多疣壁虎、蓝尾石龙子、黑眉锦蛇、乌梢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赤链蛇、赤链华游蛇、蝮蛇等10种爬行动物。1993年12月份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列为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上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有益于人类,它们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形影相随,对它们最大的伤害就是环境污染、无节制的捕杀和栖息环境的破坏。

       苏州科普之窗网站中谈到:食蛇之风遗留,而且蔓延到全国和扩及到不择蛇种的地步,甚至有越禁越烈之势。苏州地区的蛇类资源极其丰富,遍布山林田野,甚至还经常出现在农村的房舍和宅前屋后,然而随着吃蛇风的兴起及市场大量收购蛇皮、蛇胆,黑眉锦蛇、王锦蛇、乌梢蛇、白条锦蛇、短尾蝮蛇等大中型蛇种的数量,由于当地(特别是常熟、吴江、吴县的渭塘、郊区的浒墅关及邻近地区)农民和外省捕蛇者春季涌来苏州郊区,恣意捕蛇、剥皮取胆和出售给饭店餐馆食用而急剧骤减。据调查,苏州市从事蛇产品经营的单位共17家,其中的一家公司在1993年就从本地农民处收购了20吨活蛇,致使王锦蛇、白条锦蛇和翠青蛇已成二十年不遇的蛇种,而体长2米的黑眉锦蛇不久前还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和不受人惊扰的“家蛇”,可是已经只能偶见到少量体长仅半米左右的小蛇了。这种势头若不依法予以制止,宝贵的蛇类资源将遭到毁灭破坏,丧失殆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这是哪种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