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生李、辽东之豕、蜀犬吠日、吴牛喘月都有什么典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成语的形成,多出于历史及相关著作中的典故。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山东某地一株5.7米的高粱杆被附近村民烧香跪拜的新闻。其实这种事并不稀奇,由于我国的神仙文化,多出于自然的敬畏,并认为万物有灵。对于一些自己感到稀奇的事物,就“奉若神灵一般”,再加之国人爱好跟风的习性,这种现象在薯销古代也曾发生过。第一个成语“桑中生李”。
说在古代的南顿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耕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李子的核,随手拾起就扔到地头一棵桑树的树洞里。此人也作怪,看到树洞有土,就又浇了些水,有了水土,核就生根发芽长枝了。一日有个眼疾的人看到,就感到惊奇;于是就在树下祷告疾愈,本身就是小毛病,过不了多久自然会好,可是他却相信是李树的“作用”。就这样消息相互传开,引起了周边县郡的百姓都来此跪拜。等到张助知道这件事,就告知大家,这没有什么神奇的,李树是我种进去的,于是就砍了。
像这样的关于“少见多怪”,还有蜀犬吠日、吴正派牛喘月、辽东之豕。第一个出自柳宗元的一句话“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就是蜀地的南边是盆地平原,由于四周都是大山,空气潮湿,水气不散,那里的狗经常看不到太阳,所以太阳以出来便觉得奇怪,而后大叫。“吴牛喘月”的典故和这个差不多,古代江淮吴地一带的水牛怕热,见到月亮挂在天上,就以为是太阳,条件反射的害怕炎热而不停的喘息。
最后再说说“辽东之豕”。 豕就是猪。典故出自出自《后汉书》,当时汉光武帝手下有两名大将,一个是幽州牧朱浮,一个是渔阳太守彭宠,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天津一带。两个人都有功劳,却互相攻击,而这举手贺个成语的故事就出自朱浮写的一封信中,主要是批评彭宠不要居功自傲。说辽东的猪多是黑色的,有一头猪却生了一个小猪是白头,当地人就感觉很奇异,准备献给皇帝;可是等他们走到河东之地的时候,看到这里的猪都是白的,就知道丢人了,惭愧的返回了辽东。
以上这几个成语,归结起来也不过是“蝉不知雪”,没什么好嘲笑的。正像炎日的知了,夏天生,秋天死,它又如何知道“冬之雪”呢?孤陋寡闻与见多识广,相差的也不过就是“了解”而已。所谓“民间的迷信愚昧”,在于其未知,个中缘由也不过是一点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