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搅糖的历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的市井生活,只要说起搅糖疙瘩儿大(大在这里发“剁”音,西安回民坊上的口语),上了年纪的老西安人的如哗耐耳边就会响起当年小贩们那芦巧坊味十足且韵味悠然的吆喝叫卖声。小贩们将搅糖或疙瘩儿大置于筐子里,或提或挎或用自行车驮,游走叫卖于西安城内外的大街小巷中。中小学校的校门口往往是他们最为集中的兜售地。每当课间休息或放学时,孩子们总会将小贩们围个结结实实,买不买都会挤成一堆地看热闹。这两种小食品好比一对孪生兄妹,哪里有卖搅糖的,那里就一定会有卖疙瘩儿大的,可谓形影不离,相依相存。它们的价钱也很便宜,疙瘩儿大一分钱一个,搅糖一分钱 一“搅”。而且,这两种食品有特定的消费对象——男孩多青睐疙瘩儿大,女孩子则痴迷搅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搅糖好吃又好玩。女孩子们用两根竹棍挑着五颜六色的搅糖上下翻飞舞动,令人眼花缭乱,称得上是当年西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搅糖与疙瘩儿大起源于西安回民坊上,不知是何人发明创造的。但一经面世,即风靡全城,堪称是西安独有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典吃货。疙瘩儿大犹如今天我们爱吃的酥糖,由糯米粉、面粉、杂糖、苏打、色素等在铁锅中熬制而成,出锅后用刀将其切成拇指大小的疙瘩,为防止相互粘结,待冷却后,在上面撒些淀粉,如柿饼表面凝结的白霜一般,白里透黄,酥香脆甜。搅糖其实就是糖稀,由糯米粉、明矾、白糖、色素等成分构成。搅糖熬制好之后,商贩一般会将其盛在大马勺或青瓷大老碗中,然后配以从竹帘子上拆解下来、并截成两寸长短的竹棍儿。卖的时候,便用两根小竹棍在糖稀里蘸一部分。据说,搅糖会越搅越多,越搅越筋道,越搅越香甜。好的搅糖里面往往会加些芝麻或果仁,能买上此类优质高档的搅糖,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关于搅糖与疙瘩儿大,当年的西安流传着这么一渣春首歌谣:“搅糖疙瘩儿大,一分钱一个。搅糖稠又粘,疙瘩儿大脆甜。放学买一个,嘴瘾过一过。若问有多甜,你去问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