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精神心理疾病是因为什么?

精神心理疾病是因为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精神心理疾病是因为什么?

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很多心理咨询师常常把患者(来访者)的问题归结于童年时心灵受到创伤,而负有养育之责的为人父母者难辞其咎。

处理童年创伤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治疗的基础,但容易令父母蒙受不白之冤,一不小心就会破坏患者的家庭关系。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童年创伤不一定会引起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医学专家指出,这些疾病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治疗时常常需要整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技术手段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病因:感染和遗传可诱发精神病

有研究发现,精神心理疾病可能与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有关。

例如,有报道接触猫屎等感染的弓形虫可以诱发精神分裂症等,也似乎能够影响性格,如令男人变得更莽撞,令女人变得更放荡;

有研究发现一些儿童患有的严重强迫症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另外,居住环境含有高水平的铅、各种神经毒素、病原体,对子宫内的胎儿、发育期的儿童甚至成人的精神状态都可产生影响。

精神心理疾病的种类很多,很多的病因还不清楚,存在不同的病因假说,但主要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例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遗传度较高的疾病,目前多认为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高达80%~90%;

另外部分精神障碍如孤独症、多动症也可能与母亲围产期环境因素有关,如感染、产伤等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童年期创伤往往是焦虑症、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美国赖特学院临床心理学家琳恩?

奥康纳教授介绍说,有许多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部分遗传性,有的父母与子女有着相似的基因,都可能容易患某种精神疾病。

这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有着同样的遗传,在同样的家庭中长大,也可以是一个有严重精神病,另一个却很健康,因为环境中的细微差别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

分析:童年创伤有影响但非全部

“童年创伤论”深入人心,父母往往被认为是孩子精神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妈妈。

例如,很多人相信精神分裂症是因为患者有个精神分裂的妈妈,而孤独症也被认为是在小时候受到妈妈的冷淡对待(所谓“冰箱妈妈”),从而影响了发育。

然而,相关科学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大脑可塑性很强,不幸的童年可能给大脑带来不良的改变,儿童虐待等造成的童年创伤是一种应激反应,大脑影像学与动物实验研究均显示应激可导致生理及心理的改变,包括内分泌和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慢性应激也可导致人格的改变。

因此,儿童期创伤常常是精神疾病的高危因素之

一,但并非唯一的因素,是否发病还跟个体的遗传素质和遭受创伤的种类和程度有关,例如部分人在遭受童年磨难后适应力更强。在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中,各种因素在致病作用中所占的比率不同,片面强调某个因素是某疾病的致病因素是不科学的。

奥康纳指出,父母的行为、家庭环境跟严重精神疾病不一定有关。很多人的家庭很糟糕,但长大后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童年创伤论”是不靠谱的,还可能给父母和家庭造成伤害。

当“专家”说你“受了创伤”,你很可能就信了,然后开始寻找创伤以及伤害你的人,有时会虚构记忆,找到真真假假的“创伤”,可给家庭关系制造裂痕。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常常依赖家人和亲戚的照顾,研究证实来自家庭的有力支持对治疗很有帮助。

孩子都爱父母,而大多数父母希望养育好孩子,但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的,“童年创伤论”放大甚至虚构了父母的错误,对患者毫无帮助。

提醒:心理咨询搞不定精神问题

很多信奉“童年创伤论”的心理咨询师认为,只要解决好创伤造成的情结,问题就会自然痊愈。

这种观点不科学,它忽视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很多人经几个月的培训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只能解决具有一般心理问题、严重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但不具备接诊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需要及时把患者转介给精神科。

目前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主要采取三种手段,分别是药物治疗(如氯丙嗪)、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患者进行系统干预,能大大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