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姜维传》翻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三国志·姜维传》翻译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故城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南)人。从小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爱好郑氏学。在本郡任职上计掾,州里征辟他作从事的官。姜维的父亲姜冏过去做过郡功曹,遇上羌、戎叛乱,亲身挡卫郡将,死在战场,因此上头赐姜维官为中郎,参本郡军事。
(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丞相诸葛亮大军向祁山(在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进发,当时天水太守正好外出巡察,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随从出行。太守听说蜀军快要到了,而各县都响应蜀军,就怀疑姜维等人也都心怀不轨,于是漏夜逃到上邽(在今甘肃省天水县西南)坚守。
姜维等人发现太守走了,赶忙追去,慢了一步,到城门边,城门已经关上,不许他们进入。他们一起回到冀县,冀县也不让姜维等人进内。姜维等人只好全都投奔诸葛亮去了。正遇着马谡在街亭(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战败,诸葛亮取了西县一千多家人和姜维等带回蜀国,因此姜维就和卖简母亲散失了。
诸葛亮辟姜维做仓曹掾,清配裂加官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那年姜维二十七岁。诸葛亮写信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说:“姜伯约对时事尽心尽力,思虑精密,我看他的长处,连永南(李邵)、季常(马良)等人都比不上的。这个人,是凉州第一等人才啊!”又说:“必须答闭先训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对军事很有领悟力,他既有胆色义气,又深深懂得兵法的意理。这人心存汉室,而才气比常人高出一倍,等到军事训练完毕,我会派他到宫里觐见主上的。”后来姜维被改任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作品背景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