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作用原理:破坏了细胞中微管组装,阻止了纺锤体正常生成。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在进入后期之前,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区连结在一起。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上的主缢痕部位,为染色单体的连接结构,而动粒才是动粒纤维附着在染色体的结构。
着丝粒是由一段特殊DNA序列构成,着丝粒DNA具有高度重复序列,如小鼠染色体着丝粒约有300 个碱基对重复几千次组成,含量占染色体DNA 的5 %~ 10
%,而在果蝇细胞中可达40 %。Clarke 等学者认为,着丝粒区域DNA 可能编码一种特殊信号,使其复制在S 期受阻遏,一直到后期这一区域DNA 复制才完成。
着丝粒DNA 复制完成也就启动了后期染色单体的分离,咐丛皮故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动力不是来自与两极相连的动粒微管张力。人们发现,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的细胞,虽然纺锤体被破坏了,但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照样分开。
总之,秋水仙素虽然破坏了细胞中微管组装,阻止了纺锤体正常生成,使细胞分裂失去了动力来源,从而在染色体复制后期细胞不能一分为二,但是染色体数却加倍了。
有丝分裂
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自1937年美国学者郑槐布莱克斯利等,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衡差工作中。
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碱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碱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