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弹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听多时,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

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惊喜叹息:“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现常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

其他有关知己的典故

1、陆羽与皎然

陆羽与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就达到了的这个高度。在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

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他请回湖州;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不顾自己已七十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圆寂了,后来陆羽病逝后也葬于此,其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长叙友情。

2、管仲和鲍叔牙

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交情很好的朋友。管仲年轻时日子过得很艰苦,还要照顾他的老母亲,鲍叔牙知道后为了帮助他就找他一起做生意。

由于管仲没钱,所以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罩橘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的钱却比鲍叔牙多很多。鲍叔牙的仆人看后为主人抱不平:“这个管仲做人怎么这样,做生意不愿意出本钱,分钱的时候却比我们主人拿得多。”鲍叔牙知道后对仆人说:“以后别再这么说了!管仲家境不好,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亲,多分一点钱是应该的。”

后来,管仲和鲍桐返叔牙一起参兵,去战场上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不往前冲,而是躲在最后面,其他士兵们就谴责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缩头乌龟!”每当这时鲍叔牙就会维护管仲:“管仲不是这样的人,他并不是怕死,而是要留着命去照顾他的老母亲啊。”管仲知道之后十分感激,说:“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亲,但是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啊!”

一段时间后,齐国的国王死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沉迷于吃喝玩乐不问政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不久将面临内乱,于是带着小王子白隐藏到了莒国,而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隐藏到鲁国。事情果然不出鲍叔牙所料,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为了让就能够顺利坐上王位想杀死白,但是他在暗算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白并没死。后来鲍叔牙和白先于管仲和纠回到齐国,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白开始管理国事以后想要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再三推脱说:“管仲在各方面都比我出色,他更有资格当宰相。”白一听有些不乐意:“管仲物轮团想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才对,怎么能让他来当宰相呢?”“这怎么能怪他呢?纠是管仲的主人,他自然会效忠于纠,若是他的主人变成了您,他也一定会效忠于你的。”白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请管仲回齐国当宰相,而管仲在当上了宰相之后帮白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序。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广于流传之后,大家在称赞朋友间有很好的交情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