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以游园的角度分析《红楼梦》第17回

以游园的角度分析《红楼梦》第17回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以游园的角度分析《红楼梦》第17回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红楼梦》大观园图样分析与中国园林建筑特色 摘要: 曹雪芹真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小说巨匠。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重新拜读这部百科全书似的宏篇巨著,竟然惊奇的发现曹雪芹还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的角色——《红楼梦》便是他气势恢弘的巨大建筑工地,大观园则是让他自感“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得意之作。用今人对小说 “七实三虚”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红楼梦,品评大观园已很不合适。利用自然而高于自然,近于自然而不等于自然,师法自然而不局限于模仿自然山水之形态。 关键字:图样分析 中国园林建筑 功能 特色 布局 序言 曹雪芹真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小说巨匠。他以自己超人的想象力,天才的剪辑能力,以及生花妙笔的感染力,为我们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传世佳作。《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之林中享有盛誉,有口皆碑,无人不晓。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重新拜读这部百科全书似的鸿篇巨著,竟然惊奇的发现曹雪芹还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的角色——《红楼梦》便是他气势恢弘的巨大建筑工地,大观园则是让他自感“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得意之作。小说中的大观园早已跳出单纯文学虚构的范畴,成为3000年以来中华造园传统最完整、最宏大的典范。它必将作为中华传统建筑文明的集大成者而彪炳千秋。 (一) 大观园之概况 用今人对小说“七实三虚”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红楼梦,品评大观园已很不合适。大观园在前80回中占了64回,作为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和重要情节的展开场所,诸如大观园试才(17回)、元妃省亲(18回)、刘姥姥游园(40回)等前后历次情节涉及到的景点,都能相互吻合,丝丝入扣,不差毫爽,这便真的让人不能不赞叹其构思之精巧了。作者就是这样娴熟的运用国画反复皴染之法,为我们构造了这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写的如此和谐完美,这么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品评,不妨从以下六方面着眼: 一、立意构思 二、掇山理水 三、亭台楼阁 四、莳花栽木 五、题名点景 六、诗情画意 结合大观园,看它是如何体现了这几个方面的。 一、立意构思 凡建园者,必先于立意处胸有丘壑,否则定为败笔。大观园便有它高超的立意构思艺术,“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城垣楼阁,直接入东府后花园中。宁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会芳园本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段活水,其中竹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携厅来。”(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这便充分体现了文人哲匠因地制宜的理性思想。利用原有建筑基饥,节省下许多才力,立意处已显不落俗套。惟其如此才是大观园,才能体现出曹雪芹高人一筹的先进思想。明末清初造园大师计成在《园治》中反复强调“体宜因制”的造园思想与创作思路,所谓“体宜因制辩锋隐”,也就是造景要因地制宜,向往自然,追求天趣。《园治》中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话叫做“境由人作,宛自天开”,而大观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已有建筑为据,以原有自然风景为景,巧加组合改造、加工、剪裁,从而形成精练概括的风景,典型化的自然。这种借景,点景,添景,最大限度内利用原有景观的办法,不知比刻意雕凿要好多少倍呢! 此外,我们还可以梳理出大观园的大致图样(如图1)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话:“老爷们议定好了,从南边一带接着东府里花园起,转到北边,一共丈量了,三里半大,可以建造省亲别园了 ”。 另根据“西北通一带贾母卧室后”,可知西北一带是多宽出的。这样便可大致得出其大致形状(如上图)。假定231.6m为模糊的刀把形的长度,则可推出总面积为20260.8平方米,顶多也就三百亩大小。有人总以为建园一定要大面积才有气势,孰不知中国园林极讲究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有限达无限。即使面积不大,能引人做天下之想,发是宇宙之感,这才是中国园林艺术精华之所在。“大家闺秀”故不失为美,“小家碧玉”也是别样风景,要知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留园也就几十亩,怎么能以大小论美媸呢! 二、掇山理水 山水在我国园林建筑中是构成自然美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建筑家窦武在《文人园林试论》一文中作了透辟的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形态、道德规范,审美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要研究它,就要从自然美的发现与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下手。” 何谓自然美?何谓田园生活?《红楼梦》第17回中作者通过宝玉的口道破了天机:“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不负郭,背山山无脉,近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二字,正是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师法自然,绝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自然景观,一如现在城市改造中大建仿古建筑一般。 关于假山的设置艺术,在17回中得以集中体现。通过贾珍与贾政二人对话,表达了假山的设置在正门而入的地方,使人一入门,先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拦住游人的视线,从而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直白寡味。真是妙趣横生。不是胸有丘壑,哪能想到这里,现在诸多园林设计大抵仿照大观园的思路。此处题名曰“曲径通幽处”,是因为曲径展示的是一种委婉回旋的美。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延缓游人的行进速度,增加欣赏者的观赏视点,造成时间加长,空间加大,给人于深邃的空间关系中品味山水。惟曲才有韵味,惟曲才有情趣。 作为一位扬州通,他娴熟地运用“瘦西湖”的水景设置方法,使人们觉得大观园似乎处处有水,有如圆明园中的福海。水本有根,木定有源。曹雪芹通过贾珍的口对水系做出了一番解释:“1、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2、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3、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4、总共流到这里5、仍然合到一处6、从那墙下流出。(第十七回)”贾珍带众人出了怡红院,看见清溪前阻,显然溪水是流动的。从2句下,都是从沁芳闸提高了水头的那股水,从东往西,流到稻香村与苗圃区,再从开闸口流到西南角。为保持水头,才筑了一道柳堤,即五十九回莺儿编柳篮处的“西南上”。所谓“西南上”,应包括翠障里的流泉与潇湘馆的水源,这股水由怡红院出来,后汇入“瘦西湖”主流,再由南墙出来,从而构成了大观园完整的水系。如果没有看出沁芳闸、翠樾棣与柳堤保持水头的作用,把溪水与湖水混为一谈,就不能正确理解大观园的引水技巧,更不能明白当手下人听了贾珍的解释后,为何齐赞神妙之极。脂批中早就盛赞沁芳闸曰:“写出水源,要紧之极。造园圃者唯知弄莽憨顽石,壅苯之冢,则谓之景。皆不知水为先著,此园大概一描,处处未尝离水,盖又未写水之从来,究竟只一脉,赖人引导之工园不易成,景非泛写。”(《辑评》227页)曹雪芹的造景功力由此可见一斑。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