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一九到九九的顺口溜是怎么唱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北京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解释运扮:
中国民间俗谚有“头九暖,九九寒”,人们发现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跟着来的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故说“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
《京房易占》说:“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冬至后第三戌,为腊月最冷者。”后来,一般人们都认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实上,四九才源茄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时间。
只不过刚进三九的头几天,寒暖变化大,一下暴冷,身体不太适应,显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虽然温度比三九低,但温差变化小,便感觉不如二九进入三九时这么冷了。自冬至起,三四九刚好在二十四节气的大寒附近。
2、山西大同版:
一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押门叫狗。
五九六九开门大走,
七九八九河开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解释:
一提起数九,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但在山西大同地区来说一九二九,在人们心目还不怎么冷,所以不把怎一九二九来计算冷的天气,最冷的天气一般在三九四九这两九中,冷的喂狗的时候,只是押开门缝,把狗叫过来喂,
而不是把狗粮送到指定地点(另注:苏北鲁南地区叫"隔门唤狗",意思是太冷了,床都不想下,小孩子在屋内床边就可以拉屎了,然后唤狗进来舔了之意)。等到五九六九基本天气变暖和了,可以出门串门了。基本到七九八九天气回暖,冰已融化。到九九以后,春种开始了。
扩展资料
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中国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因为中国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各地气候冷暖变化不一样,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内容也不一样。
如北方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枣强县)“五九半,凌消散。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
(新河县)“春打六九头,卖了皮袄买个牛。”
(晋县)“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旁裂灶)。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荆楚岁时记》)湖南的“九九歌”说:“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地在坝下的蔚县则说:“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只打开门缝)叫狗(召唤家里的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这些“九九歌”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