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王国的覆灭读后感3000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读历史,是比较少的。以前读史记,更当一个文学作品来看,可以很淋漓很写意很言简意赅,文字至今仍齿颊留芳,史实在我心里倒是烟消云散。大学时候老师讲巴以和谈,老师口才极佳,大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政治课里是少有的,我亦听得津津有味,现如今,什么都不知道了,于我生活遥远的事裂腊情,毕竟,不会萦绕太久。 这就是我,一个小女人的小视野小胸怀,敏锐于美丽,疏远于宏大。 看这一本书,很大原因自然是我对于西藏的喜爱,喜欢一个地方就如喜欢一正源型个人,直接的亲见亲闻以外,你总有好奇和热情探究它的过去和内里,想一下,TA何以为今天的TA。 我看历史,是不带成见的,这是我的好处。我的心,在这个题材上,是放空的瓶子准备盛水。这也许就是我的无知,我并没有太多存货在此吧。我曾经和人探讨过,是先有论据才有论点,还是,一早就备好了潜意识里自己的论点,再去倾向性地找论据。据我观察,这后一种人是相当多的。(实话讲,也是当今社会着力培养的。想想那些辩论比赛分配论点的做法吧!想想新闻媒体的断章取义。) 我的问题是,即使论据充足,比如这部书里交待的总总细节,我依然没法形成我的论点。我很想有一个准绳,以此为基准来形成我的论点。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是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是社会精英贵族的立场?是广大的平民农奴的立场(本书完全没有他们的声音!)?是保守和理想主义兼备的传统寺院的立场?是基于历史传统文化习惯还是面向现代和未来?传统价值观念就一定不好,现代的政体就一定好?能够生存的就是好的,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就是该淘汰的?这样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调子又不是我理想主义内心里愿意认可的。 我无法总结陈词我对于今天西藏问题的一个完整看法。我有限的智力理不清这样的盘根错节,我有限的魄力也无法自信到拿出我以为对的立场。这样比较谦卑的态度,也有它的好处。至少,我不自以为是。我在工作场合所受到的广泛赞誉倒是说我宏观,思路开阔,逻辑清楚,不纠缠细节,拿到历史学习里,整个不是这么回事。 本书讨论的是1913年之后到50年代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之前的这一段,所谓喇嘛王国的覆灭,此前,西藏是政教合一的自治体制。还是有一些内容,狠狠补充了我的知识库。就不一一细说了。否则,又是敏感词了 等等细节读完,再次印证我基于不多历史知识上总结的这几条基本点:1,风云变幻的历史后面是始终不变的人性;2,政治的舞台只有利益没有道义。而这些残酷,都是我长期以来埋头做鸵鸟不乐于看到的。 人的狭隘是很可怕的,我十分惊讶于喇嘛们发作起来的残酷,我若说我“十分”,显得我十分的幼稚,宗教让人偏激,这不该是新闻。但凡人一旦归属了某集团,是党是教,其狭隘的利益之路,就开始了。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喇嘛里自然有高僧大德,但多的,仍然是普遍的人性,即便是位居活佛,摄政,仍逃不了这个定数。无论哪里,“君子”都是稀有物,念经的帮助看来是有限的。 我另一个感慨就是所谓外交,本书十分详细真实不厌其烦地举证了那段历史里英印美俄中对于西藏的卷入。外交仪轨彬彬有理后面看不见硝烟的残酷战争。弱国无外交,诚然!这真是让人绝望和神伤。我小时候曾多被人劝去做外交专业,谢天谢地,我没有上那条道路! 又想到欧阳修曾经写过的朋党论。引一段。大 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 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 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 真朋,则天下治矣。他的视角仍然是不够阔大的,君子的道义忠信名节也是有明显局限的。所以,我但凡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就会感到混沌虚无和茫然。最后,想来想去,我仍然走回我原来的老路,缩在我的小围城里,构建举猜自己的乐土,轻易不探头张望。 世界太冷酷,梦太清楚。。。本书部头较大,我还是找得电子书,读的是辛苦的。美国人写的,很受业界肯定,是很有口碑的。本来是英文原文,我还是决定看了中文译本,讲一个跟中国很有关的东西,很多人名地名宗教名,看中文,会比较容易联系我脑子里累积的库存知识。然而,后来我发现我还是错了。译者水平显然较差,驾驭复杂关系描述时直译痕迹十分明显,这尤其表现在外交辞令翻译方面,经常看得我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不清,语意不畅,以至于很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我对于语言要求较高,所以,倍觉煎熬。我很奇怪,这样的译作竟然出街。联系到以前看得其他书,尤其是专业书的中译本,也是如此感觉。翻译水平啊!想起当年看傅雷的等等翻译著作,那是何等的赏心悦目。 说远了,但凡讲到语言。我就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