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为什么选择卧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海子选择卧轨是因为有火车情怀。
海子一直以来,都是众人眼中的"天才"。他年仅15岁就考入北大,这样的成就无疑让众人惊叹。
在1979年,他拿到北大法律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不仅全家的人为他欢呼雀跃,当地的村民们也为此喜悦万分。因为,这一个"天才"来自于他们那个落后贫穷的小山村。
为了庆祝这一高兴的事情,当地村民们第一次放了一部露天电影,名为《铁道游击队》。或许真是因为这部电影,海子内心才会对火车那么执着。在他打算结束生命时,才会第一时间选择卧轨的方式。
火车对于海子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梦想的起航,正是从火车开始。是火车将他带到了北京,将他从遥远贫困的山村带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城市。也同样是火车,让他能够回到安徽老家,回到这个启枣虽贫穷,却让他觉得温暖的臂弯。
海子创作的特点: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迟档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轮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悄旦拆,十个海子》,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