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一鼓作气出自哪篇文章?

一鼓作气出自哪篇文章?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出自宋代苏轼嘉佑八年在凤翔东湖苏公祠前院影壁上所作的《思治论》。

释义: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发起挑战,才能够达到最肢亮远的目标。意思就是,一个人敢于仔饥亏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超越自我。

一鼓作气出自哪篇文章?

扩展资料:

背景

《思治论》针对时之“三患”(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之弊,指出要“课百官,安万民,厚财货,训兵旅”;又分别在《万言书》和《辨试馆职札子之二》中力斥念神时弊,又向神宗提出其改革纲领乃“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

更力主择贤选能并望神宗能“与二三大臣孜孜讲求,磨以岁月,则积弊自去而人不知”。如此等等,可见东坡既非守旧儒生,亦非空腐文士,而是既谋革新、复图渐进的务实型人物。

“早在青年时代,苏轼就是主张革新政治的。他在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一○六○年)应“制科”考试时的试卷《进策》(包括《策略》、《策制》和《策断》共25篇)以及后来在凤翔判官任上所作的《思治赋》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改革主张。

他不但一针见血地指出北宋当时“有治平之名无治平之实”,“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是关系国家存亡的主要时弊,以及这种弊病迟迟得不到革除的原因,在于皇帝的只务虚名而不求实效和大小官员们的因循苟且,不思改革。

而且针对这些时弊,提出了“课百官”、“安万民”、“厚货财”、“训兵旅”的革新措施。在政治上,他主张“历法禁”,要像商鞅、韩非那样,“用法治于大臣,而后及于疏贱”;他主张“决壅蔽”,鼓吹整顿吏治,任用贤能,罢斥冗员,使下情得以上达。

在财政上,他主张“均户口”,“较赋役”,改变那种“富者地日紧益,而赋不加多,贫者地日以削,而赋不减少,”的极端不合理现象,刹住越来越严重的兼并之风,“使民得以少苏”;

他主张“厚货财”,“省奉给”,“节用廉取”,裁减“冗官”、“冗兵”,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在军事上,他主张“教战守”、“训后旅”,教会平民打仗,“使民得更代而为兵,兵得复还而为民”,借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巩固边防,抵抗辽、夏的侵略。

从而结束从前那种募民为兵,终身服役,在对外战争中,“使老弱不堪之卒,拱手而就戳,以百万之众,而见屠于数千之兵的悲剧。”

由此可见,苏东坡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主张变革的有理想和抱负的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思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