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子的简介(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白城市历史悠久,经考古调查和历史文献记载,在旧石器晚期,12000多年前境内已有人类生活。商周至秦时期为东胡游牧之地。汉、南北朝时期,为鲜卑、夫余所居。隋唐时,为契丹族游牧之地。辽时,在这里设长春州,治所在今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城四家子古城。长春州是辽朝皇帝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等四位皇帝的行宫,是辽朝春季的政治中心薯帆冲,是辽代东北路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金朝时期,长春州沿用继续至金天德二年(1150年),后降为长春县,隶肇州(前郭县塔虎城)管辖。金承安三年(1198年)又在此复设泰州,城址仍在城四家子古城。蒙元时期,先属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属辽阳行省泰宁路、泰宁府,治所仍在城四家子古城。明朝时期,隶属奴尔干都司所辖泰宁卫。清朝时期,属蒙古科尔沁部。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批准放荒招垦。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洮南府,隶属盛京将军。同年设开通县、靖安县,隶属洮南府。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设大赉厅,隶属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安广县,隶属洮南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撤将军,设奉天、吉林、轿宏黑龙江三省。洮南府、开通县、靖安县、安广县隶属奉天省,大赉厅隶属黑龙江省。宣统二年(1910年),设镇东县,隶属奉天省。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厅,存道、县,境内各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和黑龙江省龙江道。民国四年(1915年),设瞻榆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东北沦陷时期,境内各县隶属伪龙江省。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后,境内各县隶属嫩江省。1946年,先后隶属吉江行政主任公署、嫩江省、辽吉区行政公署。1947年,隶属辽北省。1949年,隶属黑龙江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
1954年8月,吉林省白城子区专员公署成立,辖洮南、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乾安县。1955年,改称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简称白城专署)。1956年,长岭、双辽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划归白城专署。1958年10月,白城镇与部分郊区合并,设白城市(县级);白城县余部20个乡镇与洮南县合并为洮安县;大赉、安广县合并为大安县;开通、瞻榆县合并为通榆县。同年11月,扶余县划归为白城专署,双辽县划归四平专署。1968年8月,成立白城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白城专区(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73年7月,白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白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1月,改称白城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7月、1988年11月,洮安县、大安县先后改设洮南市(县级)、大安市数歼(县级)。1991年3月,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成立,地、厅级建制,隶属吉林省人民政府,扶余市和前郭县划归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1992年6月,设立松原市(地级),长岭、乾安县划归松原市。1993年8月,撤销白城地区行政公署,设立白城市(地级)。撤销白城市(县级),设立洮北区。白城市辖镇赉县、通榆县、洮北区,代管大安、洮南市。 白城市为省辖地级市(原白城地区),白城市城区(原白城市,今洮北区)是吉林省西部草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境域地势西北高,中间低,东南略有起伏。西北部是大兴安岭东坡褶皱地带,分布着低山、丘陵、阶地和河漫滩;中部是广阔的冲积低平原,分布着宽广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和众多的湖泡;东南部是典型的冲积扇、洪积扇扇形地;西南部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追溯白城市的历史,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已有人类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属东胡地。秦朝时处于辽东郡北境,境域东部属秽貊人居住地,西部属东胡人居住地。西汉时期为夫余与鲜卑相间之地。三国、两晋时期为夫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南北朝时期,勿吉、契丹、室韦等民族在这一带活动。隋朝时东部为靺鞨伯咄部,北部属室韦游牧地,西部属契丹游牧地。唐朝东部属渤海国夫余府,中、西、北部属室韦属地。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唐朝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设置了“松漠都督府”,管辖今东北西部、内蒙东部的广大地区。当时负有盛名的“泰州城”,就在今白城市区东南25公里处、洮儿河北岸的城四家子。白城市一直是当时上京道泰州的北境。金代袭辽时建制,惟今扶余县属上京会宁府。1198年(金承安三年),降泰州为金安县,即所谓“旧泰州”。元朝东部属辽阳行省开元路肇州。明朝属泰宁卫台州,境内有六卫一所,有郭尔罗斯部在境内游牧。清朝时皇太极将索岳尔济山以南、齐齐哈尔西南约500公里,东西宽65公里的广阔草原,封赐给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各王公和郭尔罗斯部,这里成了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的游牧之地,直至沦陷时期。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在今扶余县设伯部讷站,后升为伯都讷都统,1648年(清顺冶五年).郭尔罗斯部沿嫩江、松花江分为南北二旗。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开禁招垦。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在白城子设靖安县,隶属同时设置的洮南府。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白城子筑城,于该地设都统衙门。1914年(民国三年),因重名,靖安县改称洮安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
1925年(民国十四年),洮(南)昂(昂溪)铁路开工,在县城东南设火车站,名为白城子车站。至1928年(民国十七年),白城市境内相继设立洮南(今洮南市)、洮安(今洮北区)、安广(今大安县)、镇东(今镇赉县)等县,均隶属黑龙江省。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洮安等县隶属辽宁省。6月,设兴安区屯垦公署于白城子。后向东北政务委员会申请,将洮安县升为兴安市,12月,成立兴安市市政筹备处。
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占据白城子,此后兴安区屯垦公署、兴安市政筹备处就此告终。沦陷时期,1934年扶余、长岭、乾安县隶属于伪吉林省,其余各县仍隶属伪龙江省。1941年长岭县隶属伪四平省。
1945年“八·一五”光复。11月,成立白城子专署,辖洮南、白城、镇东、开通、瞻榆、大赉、安广、扶余8个县和前郭旗。1946年设吉江行署,划出洮南、大赉等。1947年2月乾安、赉广、长岭划归第二专署,洮北、洮南、洮安、镇东、赉北、开通、瞻榆划归第四专署。1948年春,白城子一度为中共辽吉省委员会、辽北省政府、辽吉军区的所在地。1948年9月在白城子成立辽北省政府后方临时办事处,将洮北县划归洮安县。1949年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称黑龙江省,白城划归黑龙江省。扶余、长岭、乾安、前郭划归吉林省。1954年7月白城县由黑龙江省划归吉林省,设立白城子专区,驻白城子县城,辖白城子、洮南等7个县。9月将白城子改为白城,白城子专区改为白城专区。1958年1O月白城、洮南两县合并为洮安县,析白城县之白城镇设立白城市。1971年2月白城专区改:为白城地区。
1992年6月设立松原市,将原白城地区的扶余县改设扶余市,并升格为地级市。将扶余油田,长山化肥厂等4个省属企业射给扶余市,同时辖前郭、乾安、长岭3个旗县。
1993年6月撤销白城地区,设立白城市(地级);撤销白城市(县级),设立白城市洮北区(县级)。新设立的白城市辖洮北区、镇赉县、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仍由自城市代管,至今。 白城,简称白,俗名白城子。曾名查干浩特,为蒙语音译,意为白色的城。这个名字大约是从五六百年前叫起的。关于“白城子”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传说在六七百年前,辽阔的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盛,牛羊肥壮。有一年冬天,突然暴风雪漫天而来,牧民们没有准备,一时不知所措,拼命吆喝着被暴风雪吹得东奔西逃的牛羊。然而,风雪越来越大,又冻又饿的牧民和家畜眼看就要被暴风雪吞没了。就在这时,牧民们发现附近的高岗处突然出现一座雪城,他们赶紧把牲畜赶了进去。暴风雪过去了,人畜由于躲在雪城内才幸免于难。蒙古族牧民为感其灵异可敬,遂立“敖包”于其上。这地方便是如今白城市内的北大岗子。从那以后,凡是来此地放牧的人,都要到此焚香叩拜,称这个地方为“查干浩特”。
关于“白城子”的由来,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传说宋代的抗金英雄岳飞当年曾率领军队打这座城,围攻数月不破。后来岳飞发现当地有一种白色的鸟,像鸽子那么大,巢筑在城内,白天飞出觅食,傍晚飞回城里。他请教当地的牧民,想出了一个奇特的攻城办法:命令兵士抓了成千上万只白鸟,把涂满硫磺的棉花、麻绳等绑在白鸟的脚上,点燃之后把鸟一齐放出去,这些鸟拖着火焰纷纷飞回城内自己的巢穴,没过多久便使整个土城变成一片火海。岳飞一声令下,兵士们趁乱攻人城内。后来,人们把这座土城叫“白城子”,是白鸟帮助破城之意。
白城的由来还有其他几种说法,因为这里都用白碱土抹墙壁和屋顶,所以房屋和街路多是灰白色,特别是每当朝阳升起或夕阳余晖将尽之际,远望街市,都辉映在一片银白色之中,故而称其为“白城子”。又说现在市内的北大岗子上,早年曾有过一个大车店,为了招揽生意,掌柜的让人用白土粉刷房屋和院墙,远远望去就象一座白色的城堡。渐渐人们就称此地为“白城子”了。也有人说,靖安县尚未修筑县衙署时,城外四周曾有土岗,传说是辽时肇州遗址,当地人呼此为“白城子”。有书载,很早以前,这里曾有一个周长160丈的白色土城,城墙的墙基上都抹有白土,蒙语称“查干浩特”,译成汉语,也就是“白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