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高丽棒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包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对韩国与朝鲜(族)的贬性称呼。
关于“棒子(高丽棒子)”一词的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棒子的由来,很多人知道韩国人又叫棒子,但对于棒子的由来不甚了解其实棒子这个称号还是乾隆皇帝所赐。棒子也就是棒槌,是北京的方言,也就是愚蠢无知的意思。乾隆时期,朝鲜的国王来京师朝见乾隆,乾隆很高兴,在紫禁城设宴,席间有太监端来一盆净手水,为了消毒和增加香味,在这盆水里加了花瓣和盐。朝鲜国王以为是汤,就端起来喝了几笑知口,然后大赞好喝,乾隆见了大笑,说朝鲜国王,‘你真是个棒槌啊’。朝鲜国王以为皇帝封他什么大官,赶紧谢恩。从此朝鲜人就叫棒子了。就是说朝鲜人的愚昧无知而已。
(2)日本(倭国)占领东北的时候,低层的保安多是朝韩半岛的人,由于他们也是二等公民,日本人对他们不信任,不配备枪支,只发一根棒子。可是这些朝鲜半岛的人却喜欢欺负中国人,经常拿警棍打中国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些保安叫高丽棒子。
(3)棒子一般是指韩国人。韩国以前是高丽。高丽盛产人参。人参在中国的别名中有叫做“棒子”的。所以就有了用高丽棒子来称呼韩国人的一个习惯。
第一种来源说法是“高丽棒子”一语来自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的杂役,古代朝鲜为中国的属国,必须定期派使团向中国皇帝朝拜、进贡,贡使队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书状官)、军官、译官、医官和杂役等组成。史学家罗继祖指出“棒子”原为朝鲜人对私生子的称呼,由于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团中充当杂役,由此传入中国。他在其所著《枫窗脞语》一书中有如下论述:“解放前,呼朝鲜人为‘高丽棒子’,不解所谓。解放后禁用,知非美称。然其意义为何尚懵然也。及读王一元《辽左见闻录》,中有一则云:‘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始知其人为私生子,世世相袭,遂自划为一阶层,略如吾浙之堕民。雍正元年曾谕令削除堕民籍而习俗仍相沿未革。清末,商部有折再请削除,文见杨寿枏《思冲斋文别钞》谓乃据浙江绅士、江苏候补同知卢洪昶等呈请,中言浙江堕民散处各郡不下二万余人。予妇家萧山,曾闻堕民男女自为婚配,皆执贱役,是民国初年犹然也。彻底铲除恐在解放后。朝鲜之‘棒子’当亦早返为齐民矣。”根据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普基的考证, 棒子原本写作“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这些人由于地位卑贱、素质低下,在中国境内偷摸扒窃、违法乱纪,给中国政府和百姓带来很大麻烦,因此造成了中国人对朝鲜人的恶劣印象,再加上明清朝廷以“柔远”之姿态来优待使团而牺牲沿途官民的部分利益,致使中国百姓将带来的不氏升哗便归咎到朝鲜使团头上。而明清时期中国老百姓习惯称朝鲜为“高丽”,所以就产生了“高丽棒子”这一蔑称。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清朝康熙年间王一元所撰《辽左见闻录》中的记载是关于“棒子”一词的最早记录。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版的《皇清职贡图》第一册中“朝鲜国民妇”图后一页载:“朝鲜国民人,俗呼为高丽棒子。”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来华的朝鲜使臣洪大容亦曾记录他们在京师(今中国北京)被中国小孩骂为“高丽棒子”的经历:“有乘车少妇,掀帘窥望,颇艳丽。平仲直视不回避,指点称奇。其帮子看车者,蹲坐帘前,喃喃谇骂,平仲不知觉也。而已,有群童数十,竞呼‘高丽帮(棒)子’,吆喝而追之。余促平仲疾驰,仅以免焉。” 以上事实说明早在清代康乾时期,中国民间就普遍对朝鲜人使用“高丽棒子”的称谓。歼行
由来之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由于对占领区的日常管理人手不足,于是从当时已被其吞并的朝鲜半岛征调大量朝鲜人来华。因为这些朝鲜人来华后比日本人还凶恶,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二鬼子”。但由于日本人对朝鲜人并不信任,没有配备朝鲜人武器,这些人便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所以当地百姓叫他们“高丽棒子”。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xMf5LUK97vjRzVzynLLN4w1Nbkq5sWgjFTa8gmKQtNiZRMVE0FSHHoaa0eMuW2xfkTH26HeREOE7fuWue5V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