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倾和右倾”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猜梁孙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陈独秀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从一个前清秀才,一跃而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进而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甚至是中共五届中央的总书记。曾几何时,斗转星移,陈独秀因受苏共错误指导,发展右倾机会主义,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形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1923年,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主观方面看,穗链大革命时期,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能把中国革命的实践同中国革命右倾的实际结合起来。从客观方面看,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它的错误指导也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陈独秀离开了他曾经呕心沥血地为之操劳了6年之久的中共中央。他因此也背负起了“右倾投降”的罪名。这是右倾错误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的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李立三的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王明的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左:政治上属于革命的、进步的,如左派、左翼;右:政治上属于保守的、反动的,如右派、右翼。用左、右来区分政治派别,始于法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表决一项议题时,不同观点的人分坐左、右两边,坐在左边的持激进的、革命的态度,而右边的则持反对的态度。后来,约定俗成,左右成了表示区分政治立场、观点、态度的概念。但是,“左倾”有时是褒义的,表示思想上有革命的倾向;有时是贬义的,表示思想太左,脱离实际,如“左倾机会主义”。为什么有时左要加引号即“左”呢?如“‘左’地错误”,就是这个意思,看起来很激进、很革命,但是,用这种“左”地思想指导实践,不但达不到预期目地,渣灶甚至会造成严重损失。如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建国后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也是“左”的错误。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机会主义最初出现时的表现是左倾,机会主义包括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又是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又是右倾投降主义。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从影响和后果上讲,不论"左"倾和右倾,都对革命和经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危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面对国民党右派一列的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一味地妥协退让,甚至面对敌人的屠杀,还压制工农革命运动,最终葬送了国民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了根据地大批红军指战员被杀掉以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被迫长征,几乎葬送了革命前途,幸亏党中央及时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从而挽救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