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评论 秦始皇

评论 秦始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轿纤兼并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虚毕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它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杰出思想家提出的大一统思想,留给人们宝贵的思想遗产。

      因而,秦始皇作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功臣,被冠上了种种光环,“振长策而御宇内”,成为了后人心目中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雄才大略的伟大英雄、“千古一帝”,载入了光辉的史册。汉代御史大夫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就称秦始皇所完成的大业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中大夫偃亦说:“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史记.主父偃列传》]。然而事实上,我认为把大一统的功绩全加到秦始皇身上是不合适的。 

       首先,“解放后出版的几乎所有通史、断代史和关于秦始皇评价的文章,都毫无例外的支持这一种说法——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徐扬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的再探索》]。然而我以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客观地分析评述,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是不可能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为满足人民利益而去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统一,实现中国社会的大一统。他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去考虑人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社会应当如何发展,更不用说会知道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了。他所在乎的所不断为之奋斗追求的无非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和剥削对象,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这完全是个人野心和地主阶级本性——兼并性的表现。事实上秦对六国发动的战争,给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还使秦与六国人民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仇怨,为日后秦国的灭亡也留下了隐患。所以我们不宜过度拔高他发动统一战争的主观动机;而他灭亡六国后所施行的一系列看似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如统一文字、禁锢思想,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驰道,颁布《秦律》等,撇开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采取极端手段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不说,他颁布这些政策的首要的主观的目的难道真的是使社会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吗?还是为了巩固和维护自身统治,镇压人民反抗呢? 

      其次,战国时期封建兼并战争频繁而激烈,而兼并战争的发展趋势是逐步转化为封建统一的战争,从而造成由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历史特点。结束封建割据,实现全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换句话说,统一也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不是任何一个伟人可以创造的。所以有人说:秦始皇是个幸运儿,他是等到果子熟了才来到果园中摘果子的。“当事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灭二周,置三川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当嬴政登上王位时,秦已成为七国中最强盛的国家。当时的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的实力。固然秦始皇在招贤纳才、严明赏罚等方面显示出了他不凡的才能,但实现大一统绝对不能完全归功于他个人。 

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争动乱的社会和人民需要大一统,他们需要的,是和平的安定的能够使人民休养生息,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然而,秦始皇在完成了霸业之后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是暴政! 

        “皇设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秦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然失之者仍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差帆芹也。”[ 陆贾《新语》] 

        “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犯刑者无所告诉人与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同期之为怨,家下坏也。秦始皇身在之时,天下以坏矣,而弗自知也。……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汉书.贾山传》 

      “秦始皇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佐,……当此之时三王之功不能进焉。及其末途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无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发令烦惨,刑罚暴酷……秦始乱之时吏之所以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是故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陈胜先倡,天下大溃,绝祀而亡,为异姓福。”[《汉书.晁错传》] 

      “秦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汉书.董仲舒传》] 

一、中国暴君总代理秦始皇 

      人们一提到暴君,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由此俨然成了千古第一暴君,暴君的一竿旗帜,暴君的代名词。不错,秦始皇确是个暴君,而且是一个相当残暴的暴君:他焚书坑儒;他推行严刑峻法;他横征暴敛。但是,将他与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些残暴无度、残暴得骇人听闻的暴君相比,他实在没资格称为中国的首暴,至少本人是这么认为的。他最著名的劣迹焚书坑儒,只不过杀了几百个儒生,烧了几万或几十万卷书;他杀的人实在不算多,自统一中国直至他死亡,没听说秦朝人口有什么减少;他实在不够残忍,当初他若能杀尽六国贵族,就象朱元璋杀尽功臣一样,即使后来靠象赵高、胡亥这种猪狗搭档也是能够保住大秦江山的;他的残暴主要是体现在暴政方面,即严刑峻法和他横征暴敛。 

      前者是他继承和发扬了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传统,虽然它确实相当残暴,但这也可理解为是统治集团为维持统治的一种政策选择,它的始作俑者商鞅、执行这一政策的历代秦王和秦始皇这一政策的鼓吹者和帮凶李斯也并从未为此担当什么恶名;后者有一部分原因,从积极意义上讲,你也可认为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卫国护民,所以也不能一笔抹杀,比如征夫40万修长城。在这里,本人丝毫没有任何为秦始皇的残暴开脱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他的残暴完全是出于一个铁腕封建帝王的本性、完全是出于维持自己统治的需要、完全是因为他将法家政治推向了极致,而非因为他纯粹将杀人本身作为一种政治、作为一种手段、纯粹将杀人作为乐趣、纯粹嗜血

      秦始皇之所以成为暴君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秦始皇名气太大,影响很大,而年代又早;二、秦始皇焚书坑儒,得罪了普天下的知识分子,而历史书都是知识分子写的;三、秦始皇搞暴政,成了历代所有搞仁政的甚至当代搞民主政治的人的对立面;四、秦皇朝太短命,秦始皇的暴政正好被历代学者用来当作一面以史为鉴的镜子;五、最后的可能也是最主要的,除了极少数有头脑、思想深刻的人,绝大多数人包括极大多数学者都是人云亦云,谁声势最大或谁被损得最甚谁就会被认为是最好或最坏。偶像就是这样建立的,反面典型也是这样竖立的。所以超女如同超新星爆炸可以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光芒盖住所有其他也红得发紫的明星,而秦始皇必须一个人承担所有其他暴君本也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作为自已暴政的殉葬品也一起被深深埋葬。

  、【评价】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2、【毛泽东评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评价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不但要分析他们是否提供了当时所需要的东西,更主要的是要分析他们是否比其前辈提供了新东西。

  残暴,但为我们建了长城功大于过吧。

统一六国:结束天下纷战,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焚书坑儒:对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政治手段。 

万里长城:为抵抗外敌,但劳民伤财,民不聊生,后来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几乎因此而起。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统一文字等等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正好历史学到这里。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有功也有过,虽然他焚书坑儒,但是你查历史资料就会知道中国很多的文化其实都是他推进的 

他是个暴君没错,但是哪个人没有私心?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领主制,在本质上同是封建主义。但从封建领主制走向封建专制主义,则是封建社会向前发展中最大一步的前进。这一步前进的历史实质,是农奴制的被废除。

  当然,封建专制主义的创立,不应完全归功于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它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封建领主经济走向崩溃的结果,主要地是中国土地所有权从封建贵族世袭所有制向新兴地主阶级私人所有制的转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土地所有关系的这一改变,改变了农民和土地所有者的生产关系,它使农奴式、半衣奴式的农民变成了小块土地的所有者;它挖空了封建领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剥夺了封建领主借以剥削农民的物质条件;问时也替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准备了建筑的基地。可以这样说,秦国的统一,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历史的进程使封建专制主义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占了优势。但是这里所说的优势,是指的历史的倾向性,而要使这种历史的倾向性变成现实的历史,还要经过人的努力。秦始皇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这种历史倾向性变成了现实的历史。因此,我们不能说,秦始皇在这一历史的变革中,没有起过任何作用。

  提起秦始皇,就会在我们面前出现一个专制皇帝的阴影。的确,秦始皇是一个典型的专制皇帝,他毫不隐讳要把一切的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要把自己变成人间的上帝。但是正象我们不能把封建专制主义的创立,完全说成是他个人的功劳一样,也不能把专制独裁完全说成是他个人的个性。应该说秦始皇的专制独裁,实际上是以历史学家讲究要以第三只眼睛来看待历史。我们不可以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过去的人和事。当年秦灭六国时,六国奋起抵抗,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我们今天仍然在歌颂这些爱国者。同时,秦始皇统一中国,我们也在歌颂他的伟绩。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六国的后裔,也是秦的后裔。祖宗们内斗,晚辈没有插嘴的份。 

回到你的问题。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南下侵略中原。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是强迫百姓服徭役。在今天看来是很残忍的,但在当时,这是必须。如果按现在的标准,皇帝陛下首先要发布昭书,要求天下各郡县的官员发动百姓,参加投票,选出议员,然后赶赴长安,组成第一届大秦帝国议会,讨论修筑长城的可行性及拨款事宜。与此同时,全国人民还要公决,是否同意修筑长城,之前政府还要阐述修筑长城的理由。外交部还要对修筑长城一事对东亚局势的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估,并向议会及国家元首汇报。凡此种种,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能吗?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即使匈奴,他们的基因也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身体之中。我们当后辈的,哪有对祖先说三道四的道理? 

        历史就是历史,贵在一个真实。他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的阶级专政的表现形式。

评论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