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画像上为什么有两颗兔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孔子诞辰2555年之际,又有人撰文提及孔子的相貌问题。有关孔子的画像,我收集了不少,有版画、绘画、石刻拓本等数百种,多为明清时期的木刻或石刻印、拓的孔子图像,不过没有原作,都是从《圣贤像赞》《帝鉴图说》《历代古人像赞》《圣迹全图》等图集上影印而来的,风格各异,相貌不一。有一幅是宋代绢本笔绘,图写孔子突额凹目,鼻准丰厚,牙露唇外,身披开襟肥袖大袍,袖手当胸,据说是南宋宫廷画家马困肢昌麟所绘。有一幅是元代木刻,画中孔子头戴一冠弁,穿斜领素服,长眉乌须作半身头像。有一幅是明代木刻,亦为半身孔子像,寿眉苍髯,拇指相叩,头戴冠弁,穿袍佩剑。据载,此原图为郑振铎藏本……每觅得一帧,总得反复端详,究竟哪一帧像孔子?春秋时尚无画像留影的文献记载,更无实物资料证明。所以,孔子画像七奇八怪,只能勾出五官轮廓,或注意眼睛部位“传神”,或着重服饰穿戴“以明身份”。我一直在思索,始终不得其解。鲁迅先生也曾注意这个问题。当年东京文京区汤岛圣堂(孔庙)落成,湖南何健寄赠了一幅珍藏的孔子画像而引起鲁迅先生的质疑:“孔子没有汪扒留下照相来,自然不明白真正的相貌,文献中虽然偶有记载,但是胡说白道也说不定。”(见《且介亭杂文二集》)尽管没有照相留下,亦无对其相貌特征有个详介,但求孔子画像尽量饥扮符合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