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豆芫菁是什么?

豆芫菁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豆芫菁是什么?

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又称锯角豆芜菁、白条芫菁,俗名鸡公虫、豆牛,属鞘翅目芫菁科。分布于陕西销燃蠢裤、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浙江等省,除大豆外,还为害甜菜、马铃薯、棉花、番茄和茄子等。

为害状

幼虫以蝗卵为食,成虫取食豆叶叶肉,残留网状叶脉(彩版十二,67),亦能食害嫩茎及花瓣。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雄体长11.7~14.2毫米,雌体长14.5~19毫米,头部红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3~7节扁而阔,每节外侧各有1纵凹槽。胸腹黑红色,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亏档虚个鞘翅上都有1纵行黄白条纹。卵圆筒形,上粗下细,2.5~3.0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乳黄色,聚生,排列成菊花状。幼虫属于复变态,共6龄。1龄似衣鱼,2~4龄似蛴螬,5龄似象甲幼虫,6龄似蛴螬。蛹长约15毫米,黄白色,前胸背板侧缘及后缘各生有长刺9根。

发生特点

豆芫菁在河北、山东、河南1年发生1代。以5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二年6月中旬蜕皮进入6龄并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害,8月大豆开花后为害尤重。成虫有群集性,多在白天取食,能短距离迁飞,爬行力强,受惊即逃或落地躲藏,并从腿节及其他关节处分泌出含有芫菁素的黄色汁液,若接触人的皮肤便引起红肿发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发生严重的豆田应进行秋翻,消灭幼虫,或冬灌、水旱轮作,可减少越冬幼虫。点片发生,成虫成群为害,可用网捕,扑灭时不要接触皮肤,以免中毒。

(2)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对硫磷50克,或90%敌百虫50克对水30~35千克,清晨喷雾,杀死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