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有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诗句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宋】 陆游)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 陆游)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赠梁州张都督》【唐】 崔颢)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 塞》 【唐】王昌龄)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原文】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赏析】

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扮指,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文】

示儿【宋】 

陆游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创作背景】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厅迟配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旦闷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原文】

《赠梁州张都督》

【唐】 崔颢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赏析】

《赠梁州张都督》是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一篇诗词。这是一首赠酬诗,前三联写敬忠戍边功绩,尾联述己之怀抱。全诗语质实而有气度,意在颂扬而非虚谀。堂堂正正,自是盛唐面目。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原文】

《出 塞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

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有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