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悟空传》和小说,你更喜欢哪个?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还是喜欢小说看一部电影,想了快半个月才想出来的文芦迹字。肯定是慢了。悟空传,那部寓言小说,当年看成了激情燃烧的西游。现在看电影,年轻人看到的仍然是激情燃。我看到的却只剩下规矩。1整部片子从开头介绍开始,告诉我们这是个规矩的世界地上有规矩,天上有规矩,哪哪都有规矩。于是出来个猴子,偏偏是个例外,要破这个规矩。于是出来个二郎,要保护这个规矩。为了让这个规矩看来那么无可厚非,再起个名字,叫天意。于是,在我来看,这部片子,就是讲60岁的你(天尊),命令40岁的你(杨戬)去敲打二十岁的你(悟空)。这样来看,一部充满了规矩、而爱情只是点缀的电影,让人会觉得,激情但不浪漫,燃但不合理。于是,我开始回忆《悟空传》的文字小说了,那里虽然讲佛、将禅、讲造化,但是,那里是给爱情做铺垫。于是,我开始怀念《大话西游》,那里虽然也有打、有斗,有特效,但是,那里面讲情大于讲理,讲理能让人动情。我看到这个电影里面的“今何在”跟当年小说的“今何在”不一样啊。后来他说了,他说,那个小说要忠实地拍成电影,需要6个小时;他说,花果山要不是个村庄,成本要翻一倍;他还说了好多,我貌似听懂了。他已经从悟空成长成了杨戬了。他用一副开了天眼的姿态跟你说话的时候,我知道了,他长大了。虽然,电影里面悟空最后的棒子好长好长,但是,我冷眼看着那个燃到爆的棒子。知道,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是,过了这个坎,还会有下一个坎。戏里面,杨戬就是下一个坎。现实里面,“钱”就是导演的坎。2“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多美的画面,二十年前的情怀。描述我们情怀的台词,最后都成了填充电影故事的边角料。尽管如此,满满的故事都放不下这些边角料了。只剩下打斗,打斗的时候是不能说话的。要看特效的。所以,最好的一块边角料,只能用大写草书,放到片尾,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所以,那晚霞就成了一块块破布,来诱惑“妖云”。所以,那拼凑琉璃盏的卷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科技狂人。所以,一切的改变,都让曾经的我无语。无语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我变老了,老得没法理解我们原来好好的人物,现在都叫IP了。这些IP都是要赚钱的。32002年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火了很久的《悟空传》。他说,里面有很多有禅机的东西。然而,我看完,说,这是搞对象的故事嘛。后来,好久没有他的信息,又后来,听说他出家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重新翻看悟空传,我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人创业故事。这么些年过去,我看《悟空传》电影。里面的故事,隐约见过,却又陌生,我不知道如何归纳了。我总是比别人很慢,别人都成长了,我还是在原地踏步。然而这一次,我却发现,长大这回事,不是自己来的,而是,有一天,你回头,发现,诶,别人都长大了,那好吧,我也长大吧。我问周围的小朋友,小朋友说,很燃,很激情。很好。我问周围的老朋友,老朋友说,很烂,很套路,很差。所以,我重新问问自己,可能吧,这片子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年轻人仍然在燃,只是我不知不觉地老了。4《奇葩说》有一集讨论“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成为讨厌的人是坏事吗”黄执中论述道:悲剧最悲的地方是制造悲剧。他不会再某一个人身上停,也不会在某一代人身上停。人是一种容易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动物,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会说所有的改变,都不错。所以,电影最后为了给让人心安理得,为了给人们所谓希望,让孙悟空赢了。最后也让杨戬成了。在现实里面,孙悟空终究会成为杨戬那样的人。杨戬终究会成为天尊那样的人。就是这样,你赢得了这一局,赢得了又一局,却赢不了这命。因为,你只要斗,就在这局里,跑不出去。年轻的时候,所有故事里面都能看到爱情。长大了,所有爱情故事里面都能看到规矩。所以,如果有人说……《悟空传》是个好电影的话,好吧,他是一部好电影。虽然我觉得自己离从前那个《悟空传》又远了一步。5上面就是我看电影以后的无病呻吟。总结来说,这部电影若没有小说打底,国产电影里面,及格分是不错的。是那种典型的故事没讲好,金句还不少的电影,但是总是哪里有别扭的地方,再看今何在后来在豆瓣发的那篇长文,我似乎知道了些许原因。他太在意所谓的口碑了。又想把故事讲得燃爆了,又想笼络旧的小说的拥趸,又想在经费上面不突破,又想把故事讲陪梁并华丽。想法太多,办法不多。最后成了这样。有位老同志跟我讲过一句话:“说不清就别说”。我觉得用在别的地方也挺好,譬如电渣茄影,若想讲个燃爆的故事,那就踏踏实实讲,若想深挖点人性,那就仔仔细细地挖。甘蔗没有两头甜,想站着把钱赚了,得先修炼成姜文那样的铁骨和铁头。这部电影,所有的枝枝节节都有齐全了,就只能让人觉得热热闹闹想讨好好多人,但是总是欠了点什么。最后,喜欢看特效的,可以看看。真想看故事、看情节、看精彩的。还是再重读一遍原小说,原小说真比这个电影好。西游这个大IP,还能再拍好多次,但是《悟空传》这个IP还能再继续辉煌么?老今得下点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