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 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银悔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锋歼正)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提出要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扩展资料
1910年,清政府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梁启超竭力宣扬只有振兴实业才能救亡的论调说:“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饮冰室合集·文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
辛亥革命后,一些敌视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甚至提出“舍政治而谋生计”的口号,鼓吹“绝从事政治之心,而专心致志以营生业”,这是一种否定资产阶级革命,为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北洋军阀势力篡夺政权张目的论调。在五四运动改皮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业救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