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杜月笙痴爱孟小冬30年,62岁与她结婚,临死前遗言让她泪崩

杜月笙痴爱孟小冬30年,62岁与她结婚,临死前遗言让她泪崩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杜月笙痴爱孟小冬30年,62岁与她结婚,临死前遗言让她泪崩

杜月笙初到香港时,想把全家迁往法国居住,给孟小冬办护照时,孟小冬问了句:“我跟着你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

杜月笙顿时醒悟,原本以为孟小冬崇尚自由身,所以多年来从未勉强她进门,看来是自己疏忽了。

于是,他立即停下出国的一切事宜,召集全家人开会,要和孟小冬举办婚礼,给她个堂堂正正的名份。

当时杜月笙身患重病,他不顾家人反对,派人下帖定席,跟孟小冬正式拜堂成亲。

自此,孟小冬正式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杜月笙让所有子女把原来对孟小冬“阿姨”的称呼改为“妈咪”,并把最小的儿子杜维善过继给孟小冬,让她老有所依。

两年后,杜月笙去世。年仅43岁的孟小冬再没嫁人,因为在她心里,杜月笙给她的爱无人能比。

1

说起来,孟小冬和杜月笙的情缘,持续了30年之久。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4岁起开始调嗓、练习戏台基本功,8岁正式学戏,戴着须髯唱老生。

没日没夜地用功,再加上极有天赋,使孟小冬12岁刚登台时,便赢得满堂彩。

要说孟小冬的基本功有多厉害?她唱《乌盆记》时,可以踩着厚底鞋,穿着厚重的戏服,戴着髯口,一个空翻越过桌案,髯口一丝不乱。

而很多男须生演这出戏时,常常滚过桌子代替空翻动作。

孟小冬台下吃的苦,以及对戏的严谨可见一斑。

人生中,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总会在时间的见证下,获得回馈。

1925年时,17岁的孟小冬已经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名声大噪,收获戏迷无数,这其中就有杜月笙。

彼时杜月笙在北京办事,无意间听了孟小冬一出戏后瞬间被圈粉,索性先不回上海,一连数日去追着看孟小冬的演出。

杜月笙虽混迹于江湖,却爱看戏,也懂戏。他深深被孟小冬的唱功和台功所折服,同时也对貌美如花,才艺超群的孟小冬产生了钦慕之情。

为此,他还特意将自己修饰一番,专程去孟宅拜访。

别看孟小冬年龄小,她可是走南闯北多年,见多识广。杜月笙当时号称“上海滩之王”,跺一脚,地都会抖三抖,这样的人物来到孟宅,意图不言而喻。

杜月笙几次想把话题往“交往”上带,无奈孟小冬就是不接茬。

聪明如杜月笙,立即看出孟小冬冷淡和客气背后的“拒绝”,寒喧一会便起身告辞,临走时诚恳地对孟小冬说:“希望今后有幸,能请孟小姐光临上海寒舍。”

从杜月笙的态度,也能看出他是真的喜欢孟小冬,对她始终礼敬有加,并没有仗势强人所难。

除了不想跟“流氓头子”有交集外,更重要的是,孟小冬当时早已芳心暗许,爱上了“伶界大王”梅兰芳。

人和人之间,心的距离才是衡量远近的标准。

孟小冬对杜月笙无感,所以此时他们虽近在咫尺,也如远在天涯。

直到孟小冬几年后感情受挫,心灰意冷,孤苦伶仃之际,杜月笙才有机会再次靠近孟小冬,成为她的护花使者。

2

孟小冬和梅兰芳结合时,梅兰芳许诺“名定兼祧”。

意思是梅兰芳过继给大伯,也就是两房共有的儿子,按照习俗,可以娶两房正妻,孟小冬可以正妻的身份入门。

正是这个“名定兼祧”,日后成了孟小冬心头最大的刺。

原来,梅兰芳的大夫人常年在老家养病,陪在梅兰芳身边的一直是二夫人福芝芳,而福芝芳并不知道梅、孟这回事。

也许是考虑两人名气都很大,会有一定影响,也许是怕福芝芳阻挠,所以尽管梅孟两人拜堂成亲,对外却严格保密,孟小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金屋藏娇”。

人说得不到祝福的婚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话果然没错。

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事,终究纸包不住火,还是被人知道了。

孟小冬一个疯狂的“粉丝”因见不到孟小冬登台演出,迁怒于梅兰芳,一天突然闯入梅宅行凶,误将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开枪射杀,轰动京城。

梅兰芳事后赔了巨额钱财,才将张汉举家人安抚住。

这件事,给他们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梅老太太知道后,认定孟小冬是灾星,坚决不许她进门。

本以为是正妻,结果在梅家连妾氏的身份都不是,这让孟小冬羞愤不已。为了名份,她开始跟福芝芳争风吃醋,弄得十分难看。

几年后又发生一件事,让孟小冬对梅兰芳彻底寒心。

梅老太太去世,孟小冬得知后,穿上孝服前去梅府吊唁。谁知早有防备的福芝芳派人拦在门外,说什么也不让孟小冬进去。

僵持中,激愤的孟小冬说出“名定兼祧”的事,请众人评理。

此时梅兰芳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里面福芝芳挺着孕肚以死相逼,外面孟小冬当众大闹,而要紧的是,家中还有丧事要处理,于是他只能呵斥孟小冬,让她先回去。

这次屈辱的经历,让内心高傲的孟小冬看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大局面前,梅兰芳首要顾及的还是福芝芳。

孟小冬就是这样的人,爱时,可以义无反顾,哪怕暂别离开心爱的舞台,不爱,便绝决转身,决不拖泥带水。

她离走时,说出了著名的那句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过后,孟小冬愤而在报纸上发布离婚公告,结束了和梅兰芳七年的感情。

这段不堪的感情,让孟小冬伤得很深,她心灰意冷离开北京,到天津居住。

期间,孟小冬的金兰姐妹姚玉兰请她去上海散心,她转而来到上海。

而这个姚玉兰不是别人,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

缘分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人兜兜转转,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再次牵连在一起。

孟小冬跟杜月笙就是如此。

3

孟小冬的到来,让杜月笙直感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欢喜异常。他对孟小冬不堪的遭遇心知肚明,既唏嘘,又怜惜,自然是照顾得体贴入微,百般抚慰。

当他知道孟小冬仓促离婚,竟然没有争取到一分钱权益时,忍不住出面斡旋。

孟小冬自从跟梅兰芳在一起,便遵照梅兰芳意愿,再没登台演出,生活费用全靠丈夫给予。

离婚后,孟小冬一下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都成问题。

本来孟小冬请来律师团队,为自己争取离婚应得的财产,但因为梅兰芳的经济有专人打理,所以一直进展不顺利。

没想到,旷日持久的扯皮官司,被杜月笙一个电话解决了。

梅兰芳一来对孟小冬心怀愧疚,二来考虑杜月笙是青帮老大,一旦惹了他,便是无尽的麻烦。所以接到杜月笙电话后,立即答应给孟小冬4万元抚养费。

这时杜月笙不紧不慢地说:“4万不是小数目,这样,这笔钱先由我垫付,日后你再给我也一样。”

梅兰芳哪敢欠杜月笙的钱,很快便筹够钱还了他。

有了这笔钱,孟小冬的生活得到保障,她便也能安心在北京学戏,继续深造。

要说心心念念喜欢了孟小冬十几年,这下有机会达成心愿了,杜月笙却并不趁虚而入,只是隔三茬五收集些孟小冬喜欢的古玩字画,让人千里迢迢带给孟小冬。

这里礼物中,有一个物件含义颇深,那是一个戴盖子的插梅花瓶,意思是对孟小冬说,没有了“梅”,他这个“盖子”,配你这个“美人瓶”,合适吗?

从这些点点滴滴,足见杜月笙对孟小冬用情之深。

人和人之间,有一种很奇怪的气场,你能感知对方是真心喜欢你,还是带着目的接近你。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真诚、真心,孟小冬显然是感觉到了。她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排斥杜月笙,而是对他的高情商,以及成熟有担当的处世风格有了欣赏的意味。

渐渐地,孟小冬从离婚后的愤恨中走了出来,她对杜月笙的百般呵护、照顾,从心存感激,变成了依赖、爱慕。

几年后,他们水到渠成地走到了一起。

不过,这次孟小冬并没有向杜月笙要名份,而是始终保持自由身,留在北京四处拜师学艺,完善自己,随着喝功日趋完美,“冬皇”的地位就此奠定。

1947年8月,杜月笙借60生日之际,自己出资办了十天的堂会义演,所有款项用来救济两广、四川等地的水灾。

这次义演几乎请到了全国的名家,梅兰芳和孟小冬自然也在列。为避免两人同台尴尬,杜月笙特地将两人演出排期错开。

孟小冬跟杜月笙几年,从未被限制上台演出,杜月笙反而全力支持她拜师学艺,精进技艺。

而全国义演,名家大家汇集,全国瞩目,也是个露脸的机会。作为主办人的杜月笙,也并没有因为梅兰芳跟孟小冬的过往,限制孟小冬登台。

从这些,足以看出杜月笙对孟小冬是真爱。

4

1949年,杜月笙见大势已去,急匆匆安顿家人一起迁往香港。

走之前,他不惜包下一架飞机,专程去北京把孟小冬接到上海。

举家搬至香港时,杜月笙还想出国居住,给孟小冬办护照时,便出现了开头那幕。

杜月笙拖着病体,和孟小冬风风光光办了婚礼,明确了她的家庭地位和名份。

从另一层面上说,杜月笙也给了孟小冬一个安稳的退路,假如他身体不测,有了名份后,孟小冬便可以名正言顺分到遗产。

此时他的身体已经不由他再搬往国外,只得在香港安心养病。

最让杜月笙过意不去的是,正式嫁到杜家的孟小冬,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而是整天在病榻旁侍奉汤药。

他常说:“妈咪嫁给我,没过一天好日子。”

对此孟小冬毫无怨言,杜月笙数十年的痴爱,早把她的心融化了,她现在只想让杜月笙快点好起来,再像山一样,任她依靠。

孟小冬的爱,杜月笙也感知得到。在结婚后不久,年届60年的杜月笙对友人羞涩地说,以前分不清喜欢还是爱,如今终于知道“爱”是何种滋味。

可惜好景不长,只过了两年,杜月笙便病情加重,生命垂危。

临死前,他叫来友人做公证,将财产做了分配。所有资产20万美金,给孟小冬分了2万。

之后从昏迷中醒来,又颤巍巍从枕边摸出一个纸包,对友人说:“这里有7000美金,你替我分一分,妈咪最苦,给她3000……”

身边的孟小冬听了,早已泣不成声。

人之将死,所有的行为都是内心真实的表达,从他把自己最后的财产分配来看,他对孟小冬是多么不舍和牵挂。

杜月笙去世后,一向理性坚强的孟小冬几乎失去理智,甚至冲老蒋派来慰问的特使大吼,说杜月笙这么早去世,全因跟随老蒋所致。

多年的舞台经验,孟小冬早已把仪态的掌控熟稔于心,她一生中只失态过两次,第一次因为梅兰芳,第二次因为杜月笙。

同是两个深爱过的人,杜月笙给了她爱和尊严,让她感觉自己始终像个小女孩,被捧在手心里。

5

杜月笙临死前曾跟孟小冬说,不希望她再登台唱戏。

果然孟小冬再没有登过台,好在,慕名来学戏的学生很多,孟小冬日子才过得下去。

杜月笙儿子后来回忆起孟小冬的生活,说:“妈咪打麻将、赌马,唯独不唱戏。”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一直独居香港,每天必会在杜月笙灵前上香,对着遗像说会话。

直到1967年,在杜月笙家人的劝说下,她才前去台湾。

晚年时,孟小冬为了排解寂寞,养过两条狗,名叫“香槟”、“白兰地”,这两种酒,都是杜月笙生前最爱喝的。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孟小冬跟杜月笙,一个是伶界名人,一个是青帮头子,怎么看,也难有真爱。即使有,也不由让人猜测与利益有关。

但是他们的情缘却持续了30年之久,而且杜月笙去世20多年,孟小冬仍念念不忘,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实,他们的感情也算是彼此成就。

孟小冬因杜月笙,有了一生被呵护的温暖。

而杜月笙因为孟小冬,成就了“流氓”变“君子”的美名。

作者:青草

责编: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