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请简述儒家“中、和”之道?

请简述儒家“中、和”之道?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儒家中和之道是指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中”就是在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没有升起时的状态,那是宇宙人心的本来(天下之大本)来自;情绪升起后能控制不要过度,就是修行的大道(天下之达道)。看上去好像很360问答简单,其实里面隐含了很深的道理。

请简述儒家“中、和”之道?

扩展资料:

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君子的中和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养育他。

2.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田北湖《论文章源流》:“闻其声音,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朱自清《山野掇拾》:“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是个中和的人。”

3.道教语。指元手听脚景伯气。《太平经·和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之四:“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名加量

本指中正、平和。以后引申为符困感为测支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约征植界的一种原则。儒家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能达到致中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的境界了。中和是以中国儒家哲学为灵魂的审美形态!它要求在日常人伦中表现出以忠孝友悌为内容的君子人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纪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