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出自哪部典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实事求是的来历以及意思
实事求是这一成语取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当前实际出发,既不夸大问题也不忽略问题,而是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用更好的途径解决问题。
刘德的故事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德喜欢研究学业喜欢古代典籍,他从实际出发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第三个孩子,刘德在乱启辩公元前155年受封为河间王,作为皇子,刘德不是很关心政治,而是特别喜欢儒学,不参与皇子的斗争,一心想要恢复儒学正统。
刘德非常喜欢儒学,他的一举一动还有自己的服饰都仿照当时的儒生,再加上他对儒学认真的态度,山东的儒生也都大多依附于刘德。
汉景帝时期儒学还未成为统治者支持的思想,也未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才成为正统思想,因为秦朝末年发生了很多战争,儒学典籍几乎被毁于一旦,学儒学的人也非常之少,而旁颂就在儒学艰难发展的时期,刘德想要恢复儒学,何其艰难。在刘德成为河间王的26年中,他从来不参与王权的斗争,他将自己的终生都奉献给了儒学,他整理并且搜集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古哗缺籍,推动了儒学的兴起,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刘德对于搜集书籍之事异常上心,为了搜集书籍,他的足迹遍布儒学书籍所在之地,他不怕艰险,亲身前往民间,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善于写书的人,他都会亲自前往那人的家中,并且用重金求购,而且会仔仔细细让人重新抄写一份,以供民间百姓所需。而且面对不愿给书籍的人,并不以强权相逼,而是和气的求取书籍,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地步,所以刘德的名声就开始传播起来,有很多当时的知识分子都不远千里,拿着自己先祖曾经保留过的书籍,送给刘德,而且刘德也非常感恩,常常给予重赏和重用,刘德得到的书籍相当之多。
作为皇子,刘德专门参与了对于搜集到的古时书籍的整理工作,而且选取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其中不乏当时的能者之辈,他对于古籍的整理相当仔细,这些古籍残缺不全之处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商讨,来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书籍。刘德在最后整理了大量的古籍,对于当时书籍缺乏的汉朝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汉武帝上位之后,每次刘德送书都特许嘉奖,但是最后还是受到汉武帝的猜忌,郁郁而终。他受后世知识分子的推崇,留下了实事求是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