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腾冲一线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 Line),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县级市),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条奇特的线,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中文名黑河—腾冲线外文名Hu Line国家中国省份黑龙江省-云南省时间1935年快速导航形成原因第一次提出瑷珲─腾冲线的概念,于1935年由地理学家胡焕庸首次提出的。他根据1933年的人口分布图与人口密度图,提出了此概念。在该年《地理学报》第二期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写到:“自黑龙江之瑷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之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之百分之三十六;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之百分之六十四。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部计四万万四千万,约占总人口之百分之九十六;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四。”—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该文中所附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是中国的第一张全国人口密度图;该文后来还陆续被美国《地理学评论》及英、德等国的著名地理期刊介绍或转载。形成原因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今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首先,它是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悄销。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爱辉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3%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的西北部地区。其次,它是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再次,它是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启烂游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从这条线的周边,可以清晰寻找中国的疆域、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如何从中原地带,一点点拓展到西部与北部的踪迹。而且,这条线不仅是人口的分界线、地理的分界线、气候的分界线、历史的分界线,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历伏以北方为例,大多数蒙古族人都信仰萨满教;以新疆为例,穆斯林是那里的主流;以西藏为例,佛教在那里的传播。75年之后,这条看不见的线仍然主宰着中国东、西部的人口地理分布,与75年前相比,西部有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但东多西少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1987年重新计算1987年,胡焕庸根据中国大陆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排除二战后台湾光复和外蒙古独立导致中国版图变动的因素,得出:……东半部面积占全国的42.9%,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在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而西半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6%……—胡焕庸,《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地区分布》名称的变更在1956年以前,这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以两端的城市“瑷珲-腾冲线”命名。1956年11月,瑷珲县改名为爱辉县,故分界线的名称也随之变更成“爱辉-腾冲线”。到了1983年4月,爱辉县被撤销及并入黑河市,此后名称则变为如今所用的“黑河-腾冲线”。共4张黑河—腾冲线参考资料^胡焕庸. 中国人口之分布//.. 地理学报. 1935. ISSN 0375-5444中国人口史秦岭-淮河线(中国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秦岭-巴山线(中国气候分割线)大兴安岭-太行山线天山-南岭线秦岭-南岭线阴山-贺兰山线长白山-青藏高原线人口划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