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鲁迅 在酒楼上 “我”和“吕纬甫”形象解析

鲁迅 在酒楼上 “我”和“吕纬甫”形象解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鲁迅 在酒楼上 “我”和“吕纬甫”形象解析

“我”的心境,除了“无聊”,还有“孤独。”这种孤独,其中一个原因是主人公的自身经历造成的。“我”从小在S城长大,而后又到了北方闯荡。如今重归故乡,故乡早已不再是回忆中那个故乡。来到曾经熟识的酒楼,却已经物似人非:“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于是,“我”自然而然地“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祥衫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失去了归属感的人,自然会觉得孤独。然而,这仅仅是“我”感到孤独的原因之一。造成“我”的孤独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年轻时接受过新思潮的启蒙,也曾从游盯代表着愚昧、落后的故乡出走,去往象征着进步、光明的“北方”。然而,自己当年曾信奉的一切,如今都已幻灭殆尽。在精神上、信仰上,主人公同样“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因此,“我”倍感孤独。 吕纬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与“我”一样,都是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形容的“铁屋中的清醒者”。他们都有过“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然而当希望神宴和破灭后,他们的清醒,便成了痛苦之源。 这是一个曾有过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热情,现在却变得意志消沉的“文人”。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1) 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 (2) 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3) 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4) 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可以说,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相当一部分新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